Go to contents

[觀點] 市民球場

Posted October. 31, 2004 22:52   

한국어

“在紐約洋基隊球場飛400英尺,在一英里高城市(mile high)丹佛飛440英尺。在稀薄的空氣下,曲線球受到的阻力更小,強而有力的速度球能多飛6英尺。現在,請勒緊背帶,抓緊把手,享受旅行。”

這是對美國棒球聯合會科羅拉多洛基山隊庫爾斯(Coors field)球場的簡介。球場的20排觀衆席圍成了一圈,而且還染上了紫紅色,告訴人們這裏是海拔1英里的高原。因高原地區稀薄的空氣和較低的濕度,這裏被稱爲“投手的墳墓”。在該球場,1年會出現接近其他球場2倍的300多個本壘打,平均比分爲8比7。

▷1967年,全國聯盟(NL)宣佈,把10個俱樂部擴大爲12個。與美國其他城市一樣,丹佛市民們打出“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夢”的橫幅,舉行了申辦活動。但NL俱樂部官員們更喜歡能夠獲得更多入場費的具有大規模球場的城市。因此,市長就爲期1年將丹佛、大都會等6個郡的銷售稅提高1%,以籌集球場建設資金的方案舉行了居民投票,但遭到60%市民的反對。結果聖地牙哥和蒙特利爾獲得了NL俱樂部申辦權。

▷1990年,NL決定再次增加2個俱樂部。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絕大多數丹佛市民贊成建設球場,最終投入2.15億美元建造的新球場坐落在市中心。緊接著,球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觀衆最多紀錄。市民們爲在自己投票並承擔費用建造的球場支援自己的球隊,3年來不論是周末,還是平時,都有5萬多名觀衆坐滿席位。在其他球場爲完成年200萬名觀衆目標大傷腦筋時,庫爾斯球場的觀衆紀錄已達到了450多萬人。

▷上月,波士頓紅襪隊在連續3場敗給紐約洋基隊的不利局面下,連續4場比賽獲勝,並最終獲得了世界錦標賽冠軍。這使波士頓紅襪隊的球迷爲之瘋狂。韓國錦標賽在3次打成平局的情況下,至今仍在浴血奮戰。如果觀衆不支援,沒有一項體育能獲得成功。其實,也不僅僅是體育專案。

客串評論員、中央大學經濟學教授 金榮奉 kimyb@cau.a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