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各部門正在以競爭性地推出誇大的“創造工作崗位對策”,其誇張程度達到了似乎能夠解決所有失業者的就業問題。而有人對此指出,最近陸續發表的“工作崗位增加對策”等雇用和福利政策都存在過於誇張的傾向,而且並沒有具備財源落實等具體落實方案。
特別是,面對議會選舉還剩2個多月之際,不斷被重復、誇張的政策的大量湧現,造成了日趨高漲的批評聲,就是說這些均是瞄準議會選舉而推出的“善心政策”。
8日本報對政府各部門所發表的內容進行整理並分析結果顯示,今年各部門表示計劃創出的新崗位數爲55.3萬個。
如果該發表中的資料能夠得到落實,失業者將迅速減少到27.2萬人,而失業率也將會降至1.18%。
如果考慮經濟看好的1995年(2.1%)和1996年(2.0%)的失業率,1.18%接近經濟不景氣局面出現之前的比率,因此,不具備現實意義。
本報採訪結果顯示,政府發表的政策當中産業資源部的11萬個和資訊通信部的5.3萬個均屬於財政經濟部所發表的35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另外,資訊技術(IT)部門和製造業部門新增的工作崗位被産業資源部和資訊通信部重復發表。
其嚴重程度達到了甚至同樣政府部門勞動部也表示:“各部門未經事先調查發表了雇用計劃,因此,正在分析其重復情況。”
不少的人指出,再加上政府的雇用創出計劃本身也是通過第2階段的假設而準備的,因此,與其說是“計劃”,不如說是一種“願望”,第2階段假設是“通過民間部門的投資擴大,今年經濟增長率將會達到5~6%。”
除“創造工作崗位”之外,△下調特別消費稅(財經部)△退休年齡定爲60歲,並對其進行義務化(勞動部)△提供20萬韓元生育補貼(保健福利部)△行政、外務考試合格者中確保20%的地方大學畢業生,並對其進行義務化(青瓦台、行政自治部)△議會選舉之前15家公營企業同時招聘新職員(企劃預算處)等,均成爲了瞄準議員選舉的政策。
延世大學鄭暢泳(經濟學)教授警告稱:“雖然政府把政策的重點放在雇用的擴大工作是可取的,但如果瞄準議會選舉而盲目的推出有關政策,對經濟最終只能起到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