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臺灣“總統”親美,第壹黨“親大陸”……面臨考驗的韓國外交、安保、通商

臺灣“總統”親美,第壹黨“親大陸”……面臨考驗的韓國外交、安保、通商

Posted January. 15, 2024 07:48   

Updated January. 15, 2024 07:48

한국어

因美中之間的代理戰而備受矚目的臺灣“總統”選舉以親美、獨立傾向的執政黨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勝利告終。在13日舉行的三波戰選舉中,賴清德以40.1%的得票率戰勝具有親大陸傾向的第壹在野黨國民黨的許友佑候選人(33.5%)和第二在野黨民眾黨的柯文哲候選人(26.5%)。不顧中國大陸的軍事壓力,打破8年周期政權交替的傳統,賴清德獲得勝利。他表示:“在世界大選年的第壹次選舉中,臺灣給世界民主陣營帶來了勝利。”

此次選舉,相比對執政黨的肯定評價,在野黨單壹化失敗起到了決定性影響。賴清德不僅破例未能獲得過半數選票,而且在當天壹同實施的“立法委員”(國會議員)選舉中,執政的民進黨以1席之差讓給了國民黨第壹大黨。

通過此次臺灣選舉,東北亞局勢的不確定性進壹步增大。“總統”得票率不到50%,執政黨未能確保穩定的過半數議席,這本身就是臺灣從未走過的道路。更何況,賴清德比現“總統”更加親美、更傾向於臺灣獨立。由於經濟增長停滯不前,試圖加強國內團結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時都有可能提高對臺灣動武的水平。

如果兩岸矛盾激化,對韓國來說活動範圍只能變窄。在被稱為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的臺灣問題上,不能偏重於加強韓美同盟的重要性,在調整韓國最高層官員的發言水平上失敗。不要重蹈近年來“反對軍事行動”等言論刺激中國的覆轍。對於提及“放棄臺灣”的特朗普在11月美國大選中當選的可能性,也要做好準備。

兩岸軍事緊張高潮有可能對烏克蘭和中東戰爭陷入僵局的世界經濟造成不利影響。臺灣有世界最大的代工企業臺積電,臺灣海峽有全世界壹半的集裝箱船通過。特別是,如果中國采取限制臺灣主力產業半導體零部件核心原料礦物出口等超強硬措施,韓國企業很有可能出現供應網風險。即便如此,也不能將美中關系和兩岸關系的變化視為危機。三星電子很有可能打開攻占臺積電漏洞的機會之門。現在正是管理地緣政治危機、從中尋找機會的外交力量比任何時候都重要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