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裁員

Posted May. 20, 2009 03:05   

한국어

▷今年年初,政府為防止產生22萬名失業者,制訂了輪班制(Job sharing)。公有企業與銀行大企業決定降低大學應屆畢業生工資的方法,擴大了招聘規模,有23%的中小企業參與了此項計畫。但僅靠這些方法並不能抵抗經濟危機。部分指標現實,“韓國經濟下滑到了極限”,政府也就此改變了優先政策。企劃財政部長官尹增鉉曾經於3月底表示應當同時進行 “輪班制與結構調整”。

▷近期的政策傾向於“結構調整論”。15日尹長官講道:“企業結構調整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復蘇的重要問題”,並且指責不接受結構調整的企業的安逸的態度。韓國銀行總裁李成太也強調道:“會加緊進行企業結構調整工作”。金融委員會委員長陳棟洙強調道:“會果斷地促進結構調整”。韓國開發研究院(KDI)的主頁(kdi.re.kr)的頭條原則是“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而這一標語已經被替換成了“企業結構調整”。

▷裁員是結構調整的核心事項。在美國,如果遇到經濟危機,公司就會實行殘忍的裁員制度(Job kill)。等經濟回升之後再次雇用員工。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在被淘汰的過程中必定會造成一些失業者的產生。外匯危機5個月的時間裏,失業者從45萬名猛增為138萬名,竟增加了93萬名,這一事實使國民受到了猛烈地打擊。因此,國民對於結構調整存有很大反感,但是面臨全球性經濟危機,我們無法要求完美的太平盛世。

▷世界銀行去年對181個國家進行的勞動市場彈性評價表明,韓國勞動市場的彈性處於第152位元,這就是韓國國際競爭力下滑的主要原因。現代汽車等民主勞動組合產下的工會通過連續性的罷工阻止“裁員”,但是,如果不進行裁員,公司有可能會被裁掉。目前很難在保障以大企業正式員工會為中心的基礎上維持國際競爭力。即使需要承受暫時的裁員,也需要改變勞動市場的慣行,此時才能為今後營造更多的工作崗位提供可能性。

評論員:洪權熹 konih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