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若堅持開城工業園區問題會使FTA談判觸礁

韓國若堅持開城工業園區問題會使FTA談判觸礁

Posted September. 14, 2006 06:57   

한국어

14日舉行的韓美首腦會談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自由貿易協定(FTA)。兩國首腦異口同聲地說:“韓美FTA大大有助於兩國經濟發展。”並計劃助談判一臂之力。但是,不只是韓國,美國國內反對韓美FTA的聲音也不容小視。上周在西雅圖舉行第三輪談判時,美國最大工會的上級團體美國勞工聯合會-産業工會聯合會(AFL-CIO)和韓國勞動團體一起展開了反對示威。12日,記者單獨採訪了領導AFL-CIO12年的主席約翰·史威尼(72歲),聽取了他們的意見。走進位於華盛頓市內的AFL-CIO總部建築的主席辦公室,白宮便盡收眼底。記者打招呼說“這是一個監視白宮的好地方”,史威尼委員長笑著說:“在歷屆政府中,喬治·W·布希政府最具反勞動者性質。”在當天的會面中,政策局局長希爾·李(音)列席參加,並對主席的回答進行了補充,詳細介紹了AFL-CIO的立場。

——韓國和美國,雙方的勞動團體全都主張,如果實行FTA,工作崗位就會被奪走。這多少有些矛盾,不是嗎?

“請看一下墨西哥的例子。在實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後,工作崗位和工廠從美國大量轉移到墨西哥。從短期來看,墨西哥的勞動狀況略微得到改善。外國資本的投資急劇增加,國境附近地區也增加了數十萬個工作崗位。但是,農業領域有數百萬人失去了工作崗位。也就是說,整個墨西哥的勞動市場情況變差。龐大的企業後來也紛紛轉移到中國。結果,兩國勞動者全部蒙受了損失。在美國,工作崗位會隨著整體經濟的增長而增加,但這主要集中在低工資的服務領域。製造業的工作崗位大量流向海外。”

——拿韓國和墨西哥的情況比較是不是很勉強?

“當然。韓國是強有力的産業競爭者。這就是我們擔心韓美FTA的原因。韓國是具有攻擊力和競爭力的産業發達國家。美國政府表示,如果簽訂FTA,就可以向韓國銷售更多的汽車和家電産品。但是,我們無法確信美國政府會保護勞動者的利益。也就是說,兩國勞動者的狀況將會惡化。因此,兩國之間的談判中應該討論更有效、更有力地保護勞動者權利的方案。”(李局長)

——您認爲,從美國的立場上看,簽訂韓美FTA後,哪個領域最脆弱?

“汽車、鋼鐵、纖維、消費者家電是代表性脆弱領域。但也不能因爲說美國是失敗者,所以就斷言韓國是這些領域的勝利者。美國在農業領域會得到些許利益,但農業不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問題在於,製造業方面失去的大量工作崗位,只能在農業領域得到很少一部分。”(李局長)

——您反對韓美FTA本身嗎?

“除非保障勞動者參與談判過程,並反映勞動者的心聲,否則我們會一直要求推遲談判。我們不是無條件反對FTA本身。不反對全球化和貿易。但要在不僅對企業公平,還對勞動者公平的前提下進行。”

——美國勞聯-産聯(AFL-CIO)也反對把北韓開城工業園區的産品包括在FTA品種中。但開城工業園區問題對於韓國政府來說,似乎是象徵對北和解政策的專案。有可能讓步嗎?

“這是不可能妥協的問題。如果韓國政府堅持這個問題,可能會使談判觸礁(deal breaker)。即使布希政府接受這個條件,美國議會也絕不會接受。”

——美國政府和議會擔心開城工業園區的資金被專門用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資金,但AFL-CIO爲何對這個問題如此強硬?

“對於開城工業園區內的勞動者來說,沒有結成獨立工會、進行團體協商、國際勞工組織給予保障的自由。他們的勞動條件極爲惡劣。他們備受壓迫和威脅,工資也很低。把工資支付給北韓政府是我們無法接受的事情。在民主社會和自由勞動市場中,政府不能擁有勞動者。韓國企業容忍這種狀況是不對的。我們可以看出,韓國企業把基本人權都得不到尊重的北韓廉價勞動者的勞動力作爲在全球經濟中進行競爭的手段加以利用是不道德的事情。”

——沒聽說韓國企業強迫並剝削勞動者在惡劣的勞動條件下工作。

“問題的關鍵不是工作環境不好和肮髒。關鍵在於沒有團結權。團結權是勞動者的基本人權,是全球性統一意見。開城工業園區的情況明顯具有欺壓性質。比起承認這個現象,韓國政府和企業現在應該負更大的責任。”

——如何看待勞動運動的未來?

“在美國,勞動運動正在等待偉大的未來。但目前還存在諸多挑戰。因爲政府實施的反工會性質的錯誤交易政策,在過去的數年裏,大部分製造業領域喪失了300萬個中産層的工作崗位。政府創造的少數新工作崗位不過是鐘點工、低工資的工作崗位。在這些挑戰下,勞動運動應該使新的勞動者組織化。我們每年都使數十萬名勞動者組織化,但還有更多的工作崗位消失。不能因爲遇到這些挑戰,就把錯誤歸咎於其他人。應該責怪我們自己。同時應該加強國際合作。現在,一切都是以世界爲單位展開的。”

——在韓國,部分工會因非法、暴力行動而受到譴責。

“不同的社會文化不同,因此很難比較行動方式或給予忠告。在美國,工會領導者也會展開示威,並展開市民不服從運動。但從長遠利益看,真正的運動應該是如何改變法律和制度。應該選拔那種有意在議會中向著有利於勞動者的方向修改法律的議員。”



李基洪 金昇鍊 sechepa@donga.com srk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