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Who’s Hu?》

Posted October. 15, 2004 23:53   

한국어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至今還有很多有關他的事情不爲人知。要不怎麽會把英語中有“名人錄”之意的“Who's Who”說成“Who's Hu?”。這一點在中國人中間也是一樣的。

該書是爲找出這樣的胡錦濤的真實,由兩名中國新聞工作者親自採訪寫出的傳記。如果因該書是由中國新聞工作者寫的書,而認爲是反映了中國政府的意向的正式傳記,那麽這可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作者以活生生的現場採訪爲基礎,表明了對胡錦濤的中國政府的正式記錄和現有媒體報道的真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出生地。有關胡錦濤的出生地,現有記錄中有的說是安徽省績溪,而有的則說是江蘇省泰州。根據作者的調查,胡錦濤出色在上海,長在泰州。績溪是曾祖父時期舉家搬遷的祖籍地。那麽他的出生地如此不確定的原因何在?

首先是因爲1942年胡錦濤出生當時,他的家庭在上海相當富有。在社會主義體制下,相當於資本家階級出身,對前途沒有幫助。很早失去母親的他從小隨奶奶在江蘇省長大。但由於在中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7名常務委員中,江蘇省出身的包括江澤民、李嵐清,再加上自己共有3人,覺得是一種負擔,所以掩藏了出生地。與此相反,在傳統意義上,以商業和學問地區而出名的安徽省對作爲領導人的他的形象非常有好處,所以將出生地說成了安徽省。

胡錦濤在1959年17歲時考上了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清華大學可以說是他以後成爲領導人的最大的跳板。清華大學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後,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成爲了以理工類爲主的大學。清華大學由於這種實用性學風,與人文社會風氣較強的北京大學相比,在以後血雨腥風的思想鬥爭中傷亡較輕,並逐漸掌握了中國政界。

大學時期,胡錦濤之所以成爲共產黨青年幹部,他的藝術才華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當時被稱爲“白馬王子”,他的舞蹈水平堪稱一流,而且還積極參加合唱團,當時在中國文藝活動就是爲完成革命的重要“武器”。他能夠得到作爲大學同學的共產黨主要幹部的女兒現在的妻子劉永清的愛情,他的舞蹈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

胡錦濤的這種形象與以革命家爲中心的中國領導人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具有到最後非常認真地照顧別人介紹的人的不拘禮節的美德。文化大革命時期,隨著妻子自動請命前往西部偏僻地區甘肅省的水庫建設工地,表現出了一些柔弱性格,但是在任西藏党書記時,面對發生的暴動,立即下達戒嚴令等,表現出了果斷性。關鍵是在繼承人的競爭上,當王兆國被稱爲“第一候選人”時,他聽著“第二繼承人”的傳言,默默地掌握組織並超出了前者,從中可以瞭解到胡錦濤的真正實力。

胡錦濤無疑是一位幸運兒。他步入中央政界時,恰好鄧小平進行了大規模的信賴交替。1982年他從甘肅省調回北京,以40歲的年齡成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中最年輕的委員時,與他一起首次在中囯共產黨元老面前亮相的人物就是成爲第三代領導層主要核心的江澤民(當時55歲)和李鵬(當時53歲)以及李瑞環(當時52歲)。但他只是被自己的上司推薦而步步晉升,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被最高領導人所發現。江澤民在鄧小平面前屈膝更換電視頻道等曾表現出了怯懦的形象,但是胡錦濤沒有那樣。從這一點來看,有必要修改認爲中國領導人在發現人才上別具慧眼的漠然的熱望。

就像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樣,真正的人才應該追求自我發展。

原書名《胡錦濤傳》(2002年)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