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公平交易委員會到底爲誰而存在

Posted September. 23, 2004 21:47   

한국어

倘若政府助長我國企業的經營權不安、企業活動的效率性和生産力低下,那麽這是否有助於搞活經濟,還是接近破壞經濟。

當三益樂器準備接收永昌樂器時,公平交易委員會以壟斷爲由做出了不可以判定。在過了12天的21日,永昌樂器最終宣佈破産。據說,公平交易委員會早已預測到了永昌樂器將破産的可能性。

國內鋼琴産業的現狀並沒有好到以所謂的壟斷爲由阻止結構調整的地步。如果結構調整無限期推遲並繼續展開出血競爭,那麽國內企業很有可能面臨共同滅亡。但是公平交易委員會卻堅持狹隘的目標,死板地運用政策,所以能否放心地使其負責國家經濟運用的一個軸心,令人質疑。此外,推進《公平交易法》修改案的行爲會不會動搖這個國家的産業主權,也令人擔憂。

據說,三星電子已經擬定了如果原封不動地實行《公平交易法》,外國人想奪取經營權也束手無策的內部研究報告書。也就是說,如果因修改《公平交易法》,金融系列公司的議決權限度縮小,那麽李健熙總裁一家與集團系列公司的議決權將比10大外國人股東低7%。

不管支配結構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要求,三星電子依然是在尖端技術力量、銷售、出口、認知度、收益性等方面引領韓國産業的代表企業。如果覺察到這樣的企業有可能交給 外國人的危險後,依然強行拿“議決權”開刀,那麽盧武鉉總統的“企業就是國家”的發言將毫無意義。

亞洲開發銀行(ADB)最近表示,“韓國的改革政策焦點遠離提高財閥的透明度和改善分配。”並指出,“爲了恢復政策信譽並活躍投資,政策的焦點應符合經濟性效率和生産力。”如果公平交易委員會和執政黨繼續逃避這樣的忠告,那麽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國民將深究政府和政權到底是在爲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