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纽约时报》24日报道,就读于美国常春藤盟校(美国东部的8所名牌私立大学)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韩裔学生郑某(21岁)因参加亲巴勒斯坦示威而被美国移民当局驱逐出境。7岁时跟着父母一起移居美国的郑某在2021年获得了永久居留权。但本月10日,美国国务院通报称“(郑某)被取消滞留资格”。
移民海关管制局(ICE)和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等部门正努力确保目前下落不明的郑某。郑某认为,在回避这些人的情况下,驱逐拥有永久居住权的自己是不正当的,24日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国务卿马克•卢比奥、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等人提起了诉讼。不管他的去留问题最终的结论如何,这都将成为特朗普二期政府强硬的反移民、反巴勒斯坦基调的事例。
据郑某当天向纽约南部联邦法院提交的诉状显示,他参加了5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姊妹学校伯纳德学院举行的亲巴勒斯坦示威,被逮捕了。因涉嫌妨害公务罪,收到当局的出席通知书,当天被释放。
哥伦比亚大学7日对他下达了“临时停学”处分。8日,ICE也向他发出了“行政逮捕令”。ICE可以自行发放的该逮捕令与法院发放的逮捕令不同,效力有限。该类管制人员必须得到居住地所有者、学校等的许可,才能进入相关场所。ICE于9日访问了郑某的父母住宅,但郑某不在。
ICE13日为了寻找他,还搜查了哥伦比亚大学宿舍。在此过程中,使用了联邦检察官办公室适用《隐匿法》签发的搜查令。《隐匿法》禁止隐藏或保护非法滞留者的行为。
郑某在诉状中表示:“以个人的政治见解为基础进行报复的行为违反了保障‘言论自由’的宪法修正案第1条。”他还主张:“不能以非市民权者的政治见解表达与现政府的基调不符为由,将移民当局的拘禁及驱逐威胁作为处罚手段。”
他的律师还强调:“郑某和其他数百名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一样,只是参加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是一名完全没有组织示威或担任执行部角色的平凡的学生。”接着,该律师补充道:“郑某从未有过非法滞留的身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他希望在美国以法律家的身份生活。”
据《纽约时报》报道,国务卿可以根据《移民国籍法》,对有合理根据威胁国家外交政策议题的非公民采取取消滞留通知等措施。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反战示威参与者中,首次被剥夺永久居住权后被捕的阿尔及利亚国籍者马哈茂德•卡利尔(30岁)根据该规定,目前被关押在路易斯安那州移民当局设施内。如果郑某被当局抓获,也不能排除其面临类似情况的可能性。
李智润记者 asap@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