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论]国民健康保险公团难道是为了员工的“饭碗”而存在?

[社论]国民健康保险公团难道是为了员工的“饭碗”而存在?

Posted January. 26, 2005 22:39   

한국어

根据监查院调查,背负1.5万亿韩元赤字的国民健康保险公团(保健公团)的组织和人员以及预算各方面运营方式非常松懈。既然从2002年以后主要业务量因电算化进程大幅减少,就应该通过相应的结构调整减少经费。从事类似业务的国民年金管理公团(年金公团)只有80个分部,而保健公团却一直保留着227个,而且还违反政府的规定,将薪金根据年金公团的标准提高5.6%,真是令人费解。除此之外,还将近100亿韩元的资金作为额外加班费和中午餐费分摊,这更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私营企业正在通过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人指出,用国民交纳的钱维持运营的公共机关不但不进行改革,反而在挥霍为国民健康积累下来的资金。不知保健公团能否对此作何解释。

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是不是工会势力逐渐强大的趋势使保健公团的道德问题愈加严重?作为工会的前身拥有比政府规定多出7倍的职员,而且每年的花费高达27亿韩元,却不能对已然构成被解雇理由的10名工会干部采取正当的人事措施,难道是公团有什么把柄落入他人手中?

保健公团是将规定国民健康权利的宪法精神具体化的地方,绝对不是为了保住员工“饭碗”存在的机关。保健费用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上涨8.54%和6.75%,国民也只能及时交纳,但在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成员国中患者负担医疗费比率最高的却是我国。作为保健根本职能的社会保障职能竟然如此不尽如人意,而运营主题却连医疗补助及医药费用的管理都做不好,这样的机关还有什么继续存在的意义?

保健公团应立即进行结构调整。作为监督部门的保健福利部也应负起一定的责任。如果保健公团在没有纠正散漫运营方式的情况下,为解决赤字继续采取上调保健费用等无理措施,国民绝不会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