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國現在還是“機遇之地”嗎?

Posted August. 23, 2004 21:40   

한국어

在一直以來以被認爲“機遇之地”的中國,韓國國內各大企業因血本無歸而紛紛退出市場競爭的事件屢見不鮮。這是由於在進軍中國之前,只考慮到低廉的人工費用和巨大的內需市場,而忽略了基礎設置不完善、法律制度不規範等嚴重的不利條件。

在這種情況之下,與中國的技術差距將會越來越小,中國的反傾銷攻勢則會更加兇猛,對中國的韓國大規模貿易利潤也將逐漸減少。

韓國進出口銀行於23日透露,進軍中國市場後又退回國的企業投資件數今年上半年(1~6月份)就達到19件之多。他們當初投資的金額爲3990萬美元,但收回的資金卻只有2100萬美元,其回收率僅爲52.6%。

中國市場對韓國産品的反傾銷攻勢也越來越兇猛。據KOTRA透露,截止7月末中國對韓國産品的反傾銷對策共有19條。

進入今年以後,中國政府還就2種韓國産品採取新舊傾銷調查,絲毫沒有減弱其反傾銷攻勢。

對此,有消息稱,中國政府目前將韓國對中國的貿易收支盈利(去年爲132億美元,占全部貿易收支盈利的88%)作爲與韓國政府進行“大米協商”的杠杆,因而韓國大米協商團也亮起了“紅燈”。

最近10年,中國的大米在韓國義務性進口産品中的比重爲65%,對韓國大米市場的影響力已超過了美國。

據悉,從20日開始,在北京進行的第三次大米協商會議上中國政府仍就大米問題和其他通商問題一同進行討論,從而使協商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

有關方面指出,去年中國領先美國,在引進海外直接投資(FDI)的成果方面位居第一,各國的投資紛紛集中到中國,這使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對此,也有人發出警告:“中國對韓國具有‘威脅與挑戰’的兩面性。”

中小企業振興公團國際協力處科長金相佑稱:“中國政府在引進外資的初期表現得非常積極,但在形成投資熱後由於沒有做好善後工作,造成很多進軍中國市場的韓國企業血本無歸。”並強調:“要密切關注投資中國市場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