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昨天召开由国务总理主持的相关部长会议,宣布了有关最近接连发生的异常动机犯罪的政府联合对策。其内容为,为了严肃应对凶恶犯罪,将推进引入没有假释的终身监禁;整顿相关规定,让警方积极行使武力;扩充基础设施,使精神病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并讨论引进法官判断重症精神病患者是否需要住院的法定住院制。
虽然政府当天决心“动员所有手段全力应对”,但宣布的对策只是重复了现有对策的水平。警方最近开始改为使用“异常动机犯罪”的名称,但政府联合对策中仍然使用了“不问青红皂白犯罪”的媒体用语。首尔新林站和盆唐书岘站事件发生后,网上甚至出现了预告模仿犯罪的文章,整个社会都处于在不安感中萎缩的状态。政府部门之间连用语都没有统一,难道不是对事态的认识过于安逸吗?
政府只能出台“给予法定最高刑处罚”或“看得见的威力巡查”等空虚对策,这是因为正如用语混乱所体现的那样,对犯罪的正确理解不足。媒体首次使用“不问青红皂白犯罪”一词是在2000年,但政府不仅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连开始定义犯罪并进行正式统计也是不久前的事情。
即使为时嫌晚,也应该以相关犯罪记录为基础,分析加害者的人口学、社会心理、发展史特点和其他犯罪的差别特征。在异常动机犯罪者中,虽然有精神疾病患者或隐遁型孤立者,但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或孤立者不会犯罪。只有深入挖掘犯罪心理环境中的犯罪嫌疑人,才能找出犯罪的原因和动机,并以此为基础,在刑事司法、保健医疗、社区阶段出台切实的预防措施。
每次发生如2012年汝矣岛凶器骚乱、2016年首尔江南站女性杀人事件等类似犯罪时,政府都会以“不问青红皂白犯罪”为由重复过去的对策,而在市中心的地铁站和百货商店等生活空间里,一再出现犹如噩梦一样的挥刀行为。“不问青红皂白”的命名本身,是不是就是缺乏积极对策的不在场证明呢?对于助长无处可安全置身的恐惧感的凶恶犯罪,不能一直隐藏在“不问青红皂白”“异常动机”的模糊定义后面,一味怪罪于不平等的社会。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