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论]政府不能过于干涉经济

Posted July. 20, 2005 03:14   

한국어

我们认为,近来,卢武铉政府更加动摇了引导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的自由市场经济。甚至让人感到,对市场的控制需求和官治形态回到了开发独裁时代。政府和执政党将“政策(政府)失败”归结为“市场的失败”,并对成为市场经济存在根据的私有财产权和合同自由,表现出试图逾越禁止线的举动。

因此出现了市场逐渐丧失自主功能、投资和消费长期萎缩、资金和人逃离海外等令人担忧的现象。国家干涉私有财产,试图公有化的各种反市场政策正在动摇宪法秩序的根本。经济专家担心,如果照此下去,“杀鸡取卵”式的经济后退有可能变成现实。

但卢武铉政府将国民的财产税金当作取之不尽的聚宝盆,广征重税,管理怠慢,并在国民委托的公职上安插“自己的人”。难道公职是权力的战利品?政府正朝着“无效率的大政府”方向发展。

最近,全国房价和土地价飞涨是在“市场失败”之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政策造成的“综合政府失败”的结果。如果将超过400万亿韩元的市场房地产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积极改善企业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房地产狂风也不会如此猛烈。政府不顾副作用和后遗症,仿佛要全面改造国土一样,盲目推进了行政特别城市、企业城市、革新城市等计划。而且不考虑效率和地区连贯性,就发表了176家国营企业迁移计划。在制定住宅政策时,全然不顾市场需求,制定了重点放在抑制供需上的政策。其结果,土地价和一些地区的房价暴涨,相对两极化也进一步加深。

但政府的对应措施中最醒目的只有政治解决方法。为恢复民间投资心理,挽救国家发展动力的综合对策一个都没有,似乎“打击目标房地产”才是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其代表性例子有,重新引入土地公共概念,控制投机。但土地公共概念在卢泰愚政府时曾被判违宪。政府还编制了包含5万多名房地产商的黑名单。其目的在于,由国家监视并控制行使私有财产权。

在国土狭窄的韩国,房地产确实具有公共材料的性质。但制约行使财产权只能在极少数情况下进行。更何况,不顾房价、土地价飞涨的根本原因——供需问题,由国家直接控制房地产所有和交易无异于给有心病的人消化药。政府应倾听专家的忠告:“80、90年代南北大众迎合主义政权在政治上利用了贫富矛盾,结果导致国内财富外泄,经济全面崩溃。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前例。”

侵犯私有财产权表现为多种形态。例如,在大企业子公司金融机关持有的子公司股份中,强行令其出售超过5%的持有股份。相反,真正需要的首都地区高科技工厂增建问题以破坏地区均衡发展为由,坚决反对。

“政府掌握所有问题,通过官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想法意味着,该政权回到了自己极其憎恶的“朴正熙时代”。现政府陷入了自我矛盾。

政府对私有财产权的威胁已经引发了国内财富外泄现象。海外移民财产动用额截至今年5月,已超过了1万亿韩元。随着“得过且过”的风气蔓延,在家庭消费中海外消费占据的比重从去年的3.1%增至3.6%。这是美国、日本的3倍。据预测,今年国民人均国税负担将比去年增加10%,达到270万韩元。但现政府仍抱怨投资来源不足。政府从不知道珍惜国民的血汗钱,只是以推进“韩国版新政策”为由,浪费国家资金。

为挽救经济,从现在起应放弃“傲慢”和“徇私”,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要知道搞活市场,使市场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恢复经济的捷径。这也是政权摆脱当前面临的危机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