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記者每年12月都會通過電話向新春文藝應征者通報獲獎情況。雖然不能面對面,但聽聲音可以大致推測年齡。今年唯獨從聽筒傳來的聲音更有分量。有些獲獎者聲音顫抖,數次問“是真的嗎?”,有些獲獎者則平靜地回答“等到了”。但是明顯能感覺到,大家長久以來都夢想著文學之路。
《六十歲,我又變成了壹串紅》是憑借隨筆《銀色待業生奮鬥記》於2021年成為每日新聞成人文學獎紀實文學部門獲獎者的作者的遺稿散文集。作者是小時候因為貧窮,在朋友家“偷讀”的文學少女。高中畢業後,因為生計問題,只能在工廠工作,以“女工”的身份過活。嫁到宗主家後,為了家人而生活,直到與丈夫在暮年離婚後,才開始正式寫作。雖然生活非常困難,甚至到了要領取基礎生活保障金的程度,也經歷了心臟病和聽覺障礙的痛苦,但她並沒有放棄寫作。
書中突出了對人的熱愛。作者講述了20多年來在臨終關懷癌癥病房工作的經歷,並表示,“看著每天與疼痛展開殊死搏鬥的病友們,我明白自己的痛苦算不了什麽。想要拋棄自己的想法是奢侈的。”在江原道買來又小又老的房子搬家後,從超過90歲的鄰居奶奶那裏拿到了零花錢,她說:“陳舊的紙幣散發著奶奶的味道。這是過節時子女們給的零花錢。”
書中還記載了作者的女兒寫的文章。作者在2021年7月聽到成人文學獎獲獎的消息後,於1個月後的同年8月去世。此後,《銀色待業生奮鬥記》通過社交網絡服務(SNS)成為話題。女兒苦惱著是否該出版作者這段時間寫的文章,最終決定出版。這是因為《銀色待業生奮鬥記》上的眾多應援留言。作者的女兒這樣表白。
“讀者們讀出了母親在艱難的生活中堅持下來的正直的心性、溫暖的視線、特有的機智和希望。另外,通過母親的文章回顧自己的人生,將視線轉向鄰居,可以再次回‘生活’和‘人’,傳達了真心的追悼。”
今年東亞日報新春文藝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47.9歲。比2022年(37.4歲)和2023年(34.8歲)大10歲以上。我個人認為,今年的獲獎作品中充滿了對文學的真誠。也有很多無法講述的人生故事。當然,誰也不知道上了年紀的獲獎者能否靠寫作維持生計,能否堅持寫作。只是就像隨筆《銀色待業生奮鬥記》作者寫的文章在讀者的追悼下出版成散文集壹樣,希望讀者的支持能讓獲獎者成長為“真正的作家”。
李浩載記者 hoh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