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竹爐詩屋。”
這是結束濟州流放生活、人到晚年的秋史金正喜(1786~1856年)在能看到漢江鷺梁津的龍山江村停留時為刻在匾額上而寫的字。意思是“中國端溪地區制造的最高級硯臺和煮茶的竹火爐,可以作詩的小房子”,只要有這三樣,就足以享受余生。在特定的狀況下,老書生的自足之情傳達了出來。
展示114塊朝鮮宮廷和民間匾額的特別展《刻在木頭上的心意,朝鮮匾額》7日在國立大邱博物館開幕。
展出的宮廷匾額上包含了君主對平民百姓的心意。英祖(1694~1776年)在管理國家財政的官廳“戶曹”的匾額上寫下了“均貢愛民 節用蓄力”。意思是“均衡租稅,愛護百姓,節約開支,積蓄力量”。這裏表現了君主的愛民之心和帶領國家走向富強之路的決心。
正祖(1752~1800年)在匾額上寫下了定號“萬川明月主人翁(意為映照在溪水中的明月的主人)”的理由,並掛在了昌德宮尊德亭。這包含了正祖以強大的王權為基礎,實現理想政治的意願。
1905年,高宗(1852~1919年)在自己曾居住的慶運宮(現在的德壽宮)卽阼堂上掛上了寫有“慶運宮”的匾額。意為“充滿喜慶運氣的宮”,飽含國運岌岌可危時祈願國家安寧的心意。
民間的匾額上可以窺見老師和學生、父母和子女等的緣分。朝鮮後期書法家李匡師(1705~1777年)為掛在兒子李肯翊(1736~1806年)的書室而親手寫的匾額“燃藜室”就是代表性的例子。意思是“燃燒藜麥的房間”,這源於中國的歷史學家劉向深夜燃燒木頭進行歷史研究,最終成為名家的故事。父親希望兒子成為優秀的歷史學家。李肯翊後來出版了42冊記錄朝鮮歷史的《燃藜室記述》。
還可以看到與自然風景相融合的亭子匾額。位於慶北安東豐川面的“翠潭亭”匾額與將平靜的蓮花池風景形象化的媒體藝術相融合,迎接遊客。翠潭亭的意思是“清澈碧綠的蓮花池”。匾額下按照兒童的眼光,解說了漢字的意思及其由來。該展覽將持續到明年2月12日。免費參觀。
大邱=李素研記者 always99@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