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青瓦台的否認,早期改閣論的勢力逐漸強大了。據說,上個月已經對官員及權力機關長官們實行了業務評價,有些職位甚至開始提起後任人選了。有些人推測改閣時期為明年春節連休日(1月26日)與就任1周年(2月25日)之間。鑒於經濟危機和美國的新政府出臺等國內外的情況,很難否認改閣的必要性。
在7月份,更替3名長官的原因是為了應對燭光示威,本次實行的改閣,實際上是第一次真正的改閣。因此,必須彌補這期間發生的人士失敗問題及政治、社會、經濟懸案等錯誤。希望這次改閣能成為刷新國政並能提高效率性的改閣。
雖然政權的任期定為5年,但是如果排除初期的實行錯誤時期和末期的跛腳鴨時期的話,正式工作並能得出成績的時期只有2-3年。因此,職權第二年的國政運營非常重要,實際上這期間的成果決定著政權的勝敗。如果需要的話,有必要考慮大幅度的改閣及改編政府和青瓦台組織。
即使要實行改閣也必須最小化國政混亂或政權空白等“人士成本”才行。在2月份組閣時期,重視關係的“高素榮內閣”和使人聯想到富人政權的“姜富子內閣”,導致噪音和論難不停,導致3名長官被辭掉。不僅僅是這些,餘黨和野黨的政爭,使人士聽證程式不能按時結束,因此導致長官職位空缺一個月以上。
如果因人士問題引起混亂及國政空白的話,受害的就是國民。要想避免這種情況,首先總統對自己所需要的人士應有明確的要求,之後無私心地去採用人才,野黨也要必須協助總統才行。只想著攻擊政府和餘黨的人士,很難成為優秀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