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馬後炮式的企業結構調整只會打造吞錢的河馬

馬後炮式的企業結構調整只會打造吞錢的河馬

Posted April. 27, 2016 07:22   

Updated April. 27, 2016 07:34

한국어

在昨天由金融委員長任鐘龍主持召開的產業企業結構調整協商會議上,政府決定分景氣敏感行業、大企業集團和供給過剩行業等“三條軌道”,分別推進結構調整。對於造船和海運行業,政府決定只提出大的方向,而由產業銀行等債權團負責實施個別企業的結構調整。鋼鐵和石化行業,則決定通過裁減設施和收購合併(M&A)來推進產業重組。結構調整的財源,則決定由產業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等國策銀行通過擴充資本才籌措。

作為“燃眉之急”的現代商船和韓進集團,將實施帶條件的自律協約,如果自救努力出現問題,則將根據原則不惜付諸法庭管理,但是要救活這兩家企業卻很難。雖然對大宇造船海洋、現代重工業、三星重工業等造船三巨頭,也提出了制定裁減人員、修改工資體系等追加自救計畫的要求,但如果進展不順,又當如何處理呢?大宇造船追加裁員2300人,只不過是重申了去年10月接受42000億韓元緊急資金時已經提出過的要求。金融委員會事先定下不將債臺高築78萬億韓元的海運兩公司和造船三公司進行合併或大妥協,這也是不夠慎重的決定。政府只提出結構調整的原則和方向,卻缺乏具體的方法和日程,讓人覺得完全不可相信。

首先,政府當局未能先行應對虧損企業的結構調整,導致了虧損的加劇。金融委員長任鐘龍和金融監督委員長陳雄燮在去年6月8日,居然還說過“用下雨的時候搶走雨傘式的方法來經營是不行的”的話。如果這一次,本該收拾的企業也沒有收拾,最後成了光掏錢的可有可無的結構調整,就相當於是在打造一隻“吞錢的河馬”。

企業的結構調整雖然短期內會伴隨大量失業等痛苦,但如果拖延結構調整,卻將只會招致更大的困難。失業對策也很重要,但政界絕不可以此為藉口,給結構調整拖後腿。那些接受國民稅金支援的企業,大股東和勞動組合(工會組織)也要有相應的問責,以分擔其苦痛。如果結構調整宣告失敗或錯失良機,將使海外投資者中間加大對韓國改革決心的懷疑,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第二次外匯危機”等嚴重事態。必須加快有實質內容的結構調整工作的速度。



權純闊 評論委員 shkw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