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長壽的歌德

Posted February. 12, 2007 07:41   

한국어

作爲詮釋愛卻得不到愛的痛苦的小說,很難找出可以和《少年維特的煩惱》相媲美的作品。歌德憑藉這部以朋友和自己的失戀經歷爲基礎完成的小說,在25歲就一躍成爲文壇明星。但是,因爲和時代的不符以及無法實現的戀情而苦惱的主人公維特通過開槍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的場面卻釀成了許多人效仿自殺的後果。結果,歐洲部分地區甚至還停止發行該書。

▷在這部小說中,年輕的維特選擇了自殺,但歌德自己卻活到了83歲。他懷著對人生和宇宙、政治和女性的無止境的探索和熱情,積極地活著。除了兩次婚姻,他還和多位女性戀愛,並爲完成作品展開了旺盛的活動。曾經和歌德交往密切的德國代表性厭世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一生都是在咒駡人生和女人中度過的,但由於害怕霍亂,像逃亡一樣移居到緬因河畔的法蘭克福,然後過著壓抑的生活。叔本華活到了72歲,這在當時來說已經不短。

▷所謂“維特效應”是指,如果知名人士自殺,同步自殺就會增加的現象。據說,前年2月,電影演員李恩珠自殺以後,國內也出現了這種現象。據警察廳統計結果顯示,當年2月的自殺者人數爲738人,但集中報道李恩珠身亡後的3月份的自殺者人數爲1313人,高達前一個月的1.78倍。歌手U-nee自殺後,演員鄭多彬又自殺的事實再次使人聯想起“維特效應”的說法。由於價值觀混亂,而且模仿心理很強,所以同步自殺行爲可能只是杞人憂天的想法使然。

▷有一種說法稱“自殺是社會性殺人”。意思就是,自殺現象多的社會不是健康的社會。這就像是對我國說的話一樣,因爲,我國已經連續兩年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位居自殺率第一位。據說,在上周的一次審判中,審判官讓被告連說十次“自殺”。如果反過來讀,就是“活下去”。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模仿等於自殺。”但如果連自殺都模仿,那豈不是太淒涼?畢竟,對於20多歲的人來說,生命還很可貴。

評論員 鄭星姬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