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感受“溫暖的哲學”

Posted December. 20, 2005 08:27   

한국어


“今年耶誕節是列維納斯逝世10周年。德國神學家迪特利希•潘霍華形容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爲了‘爲他人而存在’,一生主張人類的存在基礎並不是自我而在於他人的列維納斯的忌日剛好是耶穌誕生紀念日,這一巧合難道不意味深長嗎?”

韓國西江大學教授姜榮安所寫的《他人的臉龐》(音,文學與知性社出版)介紹了法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列維納斯(1905∼1995)的哲學世界,姜榮安通過該書展示了哲學的溫暖和美好的一面。

姜榮安原在韓國外國語大學專攻荷蘭語。他不僅會英語、法語、德語、荷蘭語,而且還會拉丁語、希臘語、梵語等11個語種,在語言學方面具備出衆的能力。但是他在1974年看到當時任荷蘭語教授的同德女子大學校長孫鳳鎬在國內首次發表介紹列維納斯哲學的文章後,決心用一生研究哲學。

“列維納斯認爲西方哲學過於強調真理和主體而將所有的一切還原成了主體的認識物件,從這點出發他批評西方哲學存在‘帝國主義性質’。相比之下,列維納斯主張,我們的人性化在於回答孤兒、寡婦、旅行者、異鄉人痛苦的‘盛情(hospitality)精神’。”

姜榮安在孫鳳鎬的推薦下被派往比利時魯汶大學留學,爲了要瞭解列維納斯哲學必須首先研究康得哲學,因此姜榮安通過康得哲學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相比純粹理性(真理),康得更加強調實踐理性(倫理),康得的這一觀點在主張倫理學爲第1哲學的列維納斯的哲學中起到了深遠影響。

“列維納斯的父母和兄弟全部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大屠殺中死亡。曾擔任法國軍隊翻譯官的列維納斯因爲成爲俘虜而逃過了死亡。列維納斯後來回憶說,在德軍猶太人俘虜收容所承受非人的對待,並結束煎熬的服刑返回時,歡快的向你叫的德國軍犬是‘納粹德國的最後康得主義者’。”

正如康得以57歲的年紀發表《純粹理性批判》後,成爲哲學界過期明星一樣,列維納斯在56歲時憑藉《整體性與無限性》,獲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從此受到了關注。

列維納斯進一步發展了康得的定言命令:“無論什麽情況,都不要將人當作手段,而要當作目的對待。”康得說,爲追究我們的責任,首先要看其行爲是不是根據我們自由想法做出的。從這一點看,自由優先於責任。相反,列維納斯主張,只有我們在把側耳傾聽他人的痛苦的責任淩駕于我們自由之上時,自由才具有意義。從這一點看,責任優先于自由。在這一點上,他與同樣是後現代主義哲學家,但強調主體死亡,並展開“暴露哲學”和“顛覆哲學”的傅柯、德勒茲、德裏達形成很大的區別。

列維納斯的哲學清楚地描述了戀人和父母子女關係這一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關係。

列維納斯解釋說,對男性來說女性具有魅力,是因爲象徵“因爲我(男性)受傷害的可能性”和“不可理解性”這一他者性。他還說,子女從“成爲他人的我”這一點,讓我們克服有限性。

“列維納斯解釋說,我們的主體不是像黑格所說的空無一物,而是隨著鄰居、他人、受痛苦的人的增加,變得豐富。所以說正義優先於真理。這才是耶誕節的精神。”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