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三星與韓化的超大型合同,是否能成為財界調整構造的信號彈?

三星與韓化的超大型合同,是否能成為財界調整構造的信號彈?

Posted November. 27, 2014 03:47   

한국어

三星集團以1兆9000億韓元的價格向韓化集團銷售了三星TECHWIN公司、三星綜合化學、三星道達爾等防衛事業及煉油化學部門的4個子公司。兩個集團的收購合並(M&A)是自1997年外匯危機以來的最大規模,在政府沒有介入的情況下自發性地進行,因此也受到了很大的關註。因為這次的M&A,韓化將會成為防衛產業和石油化學產業的銷售額第壹名企業,可以通過“規模經濟”擴大視野。而三星則可以集中致力於電子、金融、建設產業,迎來了調整構造的好時機。

因為集團領導人被拘留,迎來經營危機的韓化通過金會長的決定,集中於石油化學及防衛產業的事業計劃具有很大的意義。三星因為李健熙會長的缺席,主要產業—電子產業面臨著收益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作出了銷售非主力事業的決定。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通過選擇和集中,表現出了集中於核心力量的想法,這也能得到好評價。

外匯危機以後,在國際貨幣基金(IMF)體制下財界被政府所迫,進行了巨型交易。當時作為半導體巨型交易,將LG半導體轉給現代電子的LG集團會長具本茂至今都拒絕參加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會長團會議,對他留下了很大的創傷。在李明博政府時期擴張多種事業的浦項鋼鐵公司和KT現在付出了收益惡化的慘痛代價,可想而知市場對經營判斷的審判是多麽無情的。

現在還不應該計算這次M&A的虧損。韓化在2兆韓元的財務負擔下,集中於石油化學及防衛產業的事情能否取得成功,還取決於合並後最高經營者們能否呈現出聯合效應。三星認為如果不放棄非主流產業,就很難在電子領域上堅守超壹流企業的位置,因此選擇減少規模。

在全球經濟上,如果不是行業第壹名就很難生存下去。三星和韓化這兩個大企業之間自發性的M&A給其他大企業的成長戰略也給出了不少提示。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已經站在檢驗經營能力的實驗臺。韓化曾在2008年宣布收購大宇造船公司後,因為未能支付中途金,只能放棄3150億韓元的定金,中途放棄收購。這次這兩個企業讓人們知道了在適者生存的“森林”中,如果要活下來,大企業也並不能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