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貪得無厭的野心破滅

Posted April. 08, 2005 23:16   

한국어

最近,日本政府審定通過的日本初中教科書不但惡意篡改了韓日關係史,而且還進一步加強了獨島擁有權主張。更使鄰國驚訝的是,日本政府高層官員和政治家介入了教科書歪曲工作。

特別是,日本右翼勢力提供贊助的扶桑社出版的歷史教科書主張,日本侵略戰爭推動了殖民地近代化。把一級戰犯的牌位供奉起來,國政最高負責人帶頭進行參拜的該國家目前妄想成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但勇敢承擔第二次世界大戰反人類犯罪責任的德國又如何?

2004年9月,德國全國電影院同時上映了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的影片《毀滅》。該片描寫了從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向柏林發動總攻到同月30日希特勒在暗堡內自殺,納粹領導層的最後14天。該片一上映就遭到了強烈的批評。有評價說:“由於第一次詳細描述希特勒人性化的一面,有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同情。”僅僅是因爲“過於現實地”描述戰犯,就成爲批評物件。德國通過戰後徹底清算和反省,恢復了歐洲領導國的地位。

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新聞記者菲斯特(音譯)撰寫的這本書(原名《Der Untergang》,2002年)與希特勒打字員瓊格的回憶錄成爲影片《毀滅》的劇本。作者把1955年釋放的“陪伴總統進入暗堡”的有關人士的證詞和冷戰結束後蘇聯公開的資料相比較,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14天的“滅亡啓示錄”。

翻開書,首先吸引我們視線的是,即將滅亡的德軍支離破碎的混亂局面。領導層不斷下達“死守戰線”的命令,但已無法建立有效的防禦網。而唯一的希望貝科爾將軍只顧自己逃命。

希特勒的暗堡也不是像他喜歡聽的瓦格納音樂劇《衆神的黃昏》的最後場面一樣,莊嚴地迎來黃昏的氛圍。作者最後詳細描述了爭奪即將滅亡的帝國指揮權的2號人物、與西方聯軍聯手抵抗蘇聯的妄想、“既然這些葡萄酒都會被掠奪,還不如都喝掉”的陰沈氛圍。因長期生活在暗堡中,臉色發黃的希特勒嘴角上粘著食物,走路時手還顫抖著。

暗堡內的風景戲劇性地發生轉變是在20日,也就是希特勒的生日那天。精心佈置的暗堡散發出溫馨的沙龍氛圍,但當希特勒表示:“不會阻止要離開的人”時,出席生日宴會的軍官們接連退場。9天的時間在掠奪、街頭審判、當場執行死刑等狂亂下度過。當蘇軍打到離暗堡不遠的地方時,希特勒與情人埃娃·布勞恩舉行了婚禮,並在第二天隨著希望最後一次看太陽的妻子走出暗堡。之後,給妻子喂毒藥,自己向太陽穴開槍。

作者分析說,導致希特勒最終走向滅亡的衝動是不可避免的。不斷尋求刺激的希特勒向蘇聯發動攻擊,測試了自己的命運。結果無論輸贏都一樣。

他在戰爭爆發前就曾表示:“如果我們毀滅,至少一半的世界也將隨之毀滅。”在戰爭末期他還表示:“撤退時毀滅所有的設施,摧毀一切文明。”

雖然擁有這樣奇怪的心理,但這本書和影片《毀滅》中的希特勒還具有撫摸狗、安慰傷心的情人等人性化的一面。影片受批評也是因爲這一點。但反過來說,這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意圖。

即使把所有罪行都轉嫁給“與我們不同”的特別的存在,我們也將繼續受到良心的譴責、只有不斷地反省和思考,才能從悲劇中挽救人類,這就是作者要傳達的資訊。主張極端民族主義的日本右翼勢力應把這一資訊銘刻在心。

本月30日是希特勒在暗堡內“自殺”60周年的日子。



劉潤鐘 gustav@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