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白色什锦面的回忆

Posted April. 21, 2006 02:59   

한국어

什锦面的创始人是1899年在日本九州长崎生活的一个叫陈平顺的中国人。他在当地开了一家餐厅。他看到中国高中生挨饿,非常着急。他从附近的华侨餐厅收集吃剩的鸡肉、猪排、蔬菜等做成面,分给他们吃。这就是“什锦面”的鼻祖。

现在他的曾孙在那里经营一家“四海楼”的中国餐厅。该餐厅由于是“长崎什锦面”的诞生地,顾客络绎不绝。2楼还有什锦面博物馆。

什锦面的由来无从考证。当时,在长崎港码头做苦力的福建省中国人早上见面就问:“下崩(吃饭了吗?)”。据推测,日本人把这句问候语改成什锦面。“下崩”是“吃饭”的方言。

在日本最南面的岛——冲绳上有“餐布里”的传统餐厅。当地人把该餐厅称之为“什锦面”。餐布里具有汇聚韩中日三国美食的精华的意思。据推测,“餐布里”也是从“吃饭”演变而来。

韩国什锦面的根源在仁川中区厅前面的善邻洞北城洞一带中国城。在中国城经营泰和园和紫禁城等两家餐厅的华侨孙德俊(50岁)说:“山东省有叫做菜汤面的食物。就是在炒好的菜里添汤煮的面。在日本统治时期济物浦的中国人喜欢在自行车后架上摆上火炉,现煮着吃。这就是炸酱面、菜汤面。”

受日本的影响,菜汤面也转变为什锦面。据悉,因为什锦面不合韩国人的口味,所以才有了乌冬面。乌冬面相当于把生菜放进去煮的韩国式菜汤面。

什锦面的由来固然让人听起来津津有味,但味道更让人回味无穷。

“以前的什锦面不辣,也不红。用当时最便宜的材料制作而成。炸酱面也一样。在过去青黄不接时炸酱面里面只有干萝卜丝。想尝尝以前的味道吗?”

他拿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炸酱面和什锦面。什锦面是“白色的什锦面”。由于用鸡汤煮制而成,味道很淡。根本无法与放入化学调料的什锦面相比。

炸酱面也味道、色泽、咀嚼感都不一样。味道不甜而清淡。野菜也没有切成条。

“清淡的味道是山东省春酱,现在也是妈妈亲自腌制春酱。炸酱面虽然源自山东省,但和我们的炸酱面全然不同。韩国炸酱面的发源地是仁川,因此被称为‘乡土炸酱面’。我们餐厅的炸酱面和什锦面的故乡在仁川中国城。”

-“韩国里面的中国”仁川中国城

仁川中国城是在韩国能体验中国文化的地方。

随着经过街道入口的牌楼“商街的繁荣素丽的中国传统的门楼”,从街上的颜色开始被更换。全部都是红色。还能听到很多人说中文,并且能够听到很多中国音乐和歌曲。能够看到1900年代初期的中国式古屋,还有将小说《三国志》画成77个壁画的三国志壁画巷(135米)。

被誉为炸酱面的始祖的“宫华春”(目前是停业)的墙壁上,还能看到掉漆的招牌字迹。商店上正在销售中国服装和饮食材料、茶等。

中国城1街和3街是中餐厅街。有很多像泰和院(音译)的孙德俊一样,已经有几代在韩国生活的来自山东省的华侨经营的餐厅。“空心饼”专卖店——“富来村”已经是第3代经营,是守着中国城过了80年的真正的鼻祖。仅在目前的位置上就已经经营了48年。

中国城是1883年开港后,承认治外法权的济屋浦港的外国租界地之一。当时是被称作清馆。这里华侨的始祖是1882年壬辰倭乱时随着清朝袁世凯的军队进入的40多名华商。从1884年开始是有来自山东省的华侨集体居住在这里。

●旅游信息

▽寻找▽位置:仁川站(国铁1号线)正面▽自己开车:京仁高速公路,第二京仁高速公路尽头右转,向月尾岛方向行驶,在仁川站或中区厅停车▽停车场:第一牌楼,第二牌楼(韩中文化馆,路边)

▽咨询▽仁川综合观光介绍所:仁川站前(032-777-1330)上午9时∼下午6时▽仁川站:032-772-0784△北城洞事务所(中国城):032-760-7960△韩中文化馆(第二牌楼前):032-760-7860△中区厅(www.icjg.go.kr):032-763-5171△仁川文化观光解说社(inchonculture.com):面向团体游客,010-7276-7277

▽中国饭店△泰和院(音)紫金城:032-761-1688△大昌饭馆:032-772-0937△福来春:032-772-3522



趙誠夏 summer@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