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寶物臨清閣

Posted August. 16, 2017 07:37   

Updated August. 16, 2017 08:08

한국어

沿洛東江行至安東臨河大壩之下,江水掉頭向北,越過西側鐵路,在一處傾斜的坡上,便矗立著寶物地182號臨清閣。臨清閣是固城李氏的宗祠。1519年建成。 在壬辰倭亂之後兩次重修。文在寅總統在8·15光復節賀詞中提到了獨立運動家石洲李相龍先生本家臨清閣的故事。

李相龍先生為了獨立運動,在友堂李會榮一家渡過鴨綠江之後,便變賣了全部家產。1911年1月,他燒毀了全部奴婢文書,攜家帶口50餘人去了西間島。懷著亡國之痛,和500多名同胞在柳河縣建立了韓人村。為了支援獨立運動和移民的同胞,組織成立了自治團體“耕學社”,並設立新型武官學校,培養獨立軍。被推舉為耕學社代表的先生,于1925年還擔任了上海臨時政府的首任國務令(內閣制中的總統)。

在西間島獨立運動主力的先生家族中,出了多名獨立運動家,9名是獨立有功者。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修建中央鐵路,曾試圖拆掉臨清閣。固城李氏族人和市民強烈反對。但日本帝國主義仍然固執堅持,改變設計讓鐵路從院子中間通過,以期損毀房屋。在10多公里的區間內,設計了兩處急轉彎。工程費用也成倍增加。由於這條鐵路,和洛東江相連的臨清閣的景致被破壞了。如今,99間房屋中僅存70間。

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滿洲之後,先生留下了“在恢復國土之前不能遷移我的遺骨”的遺言,於1932年撒手人寰,享年74歲。和先生一樣放棄了全部家產和地位,投身於教育事業和抗日武裝鬥爭的友堂,也於這一年去世,他比李相龍先生小9歲。文在寅總統去年5月曾造訪臨清閣,留下了“……一定要完全復原臨清閣”的字句。首爾歷史博物館在光復72周年之際,舉辦了友堂和他的5個兄弟的展覽,名為“民國之路,自由之路”。展覽將持續到10月15日。在此,特向兩位刻骨的愛國犧牲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