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統一新羅時期的青銅淨瓶歷經千年之後重見陽光

統一新羅時期的青銅淨瓶歷經千年之後重見陽光

Posted June. 03, 2016 07:43   

Updated June. 03, 2016 08:51

한국어
在江原道三陟市道溪炭礦,沿著一條几乎讓車輪打滑的陡坡上去5分鐘左右,就會出現一條到處開滿野花的山路。只要再走一會兒,在717米高地下邊一處讓人不由自主感歎“深山裏居然也有這麼開闊的平地啊”的地方呈現在人們的眼前。這就是從2014年開始目前仍在挖掘調查的興田裏寺址。

“總感覺這兒有點怪怪的!”

上月18日在1號建築地炕位置上,用鋤頭清除泥土的工人招呼了當時正在現場的佛教文化遺產研究所研究員樸承賢。樸研究員急忙跑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躺在地炕裏的2件青銅材料的物件。由於部分被埋在泥裏,曲曲折折的看起來有點紅酒杯的輪廓。

它們就是1000多年後重見陽光的青銅淨瓶。小心地拂去泥土後,淨瓶露出了歷經這麼長歲月也沒有任何損毀的、完整的樣子。

淨瓶是一種僧人們在其裏面裝入淨水後獻給佛祖的供奉工具。據推測,此次出土的淨瓶是在韓國僅有3件的統一新羅時代的遺物。但是,出土於慶北軍威麟角寺的兩件部分被毀損;而在忠南扶餘扶蘇山的淨瓶則是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工程中收拾被發現的,其價值並不明確。

興田裏淨瓶具有中國沒有的、即使在高麗時代也行將消失的樣式—8角噴頭(注水的龍頭)。噴頭長度比8世紀後期製作的麟角寺淨瓶短,瓶身高度約為35釐米,比高麗淨瓶矮。沒有花紋,在瓶身的肩膀上陰刻著裝飾線條。

2日出席現場說明會的東國大學研究生院美術史學科教授(文物委員)崔應泉表示,“此次發現的淨瓶據推測製作於9世紀,它成為填補麟角寺淨瓶以後到11世紀高麗淨瓶為止的約200年空白的連接紐帶。”“就其形態而言,它比國寶92號‘?銅銀入絲蒲柳水禽文淨瓶’更讓人覺得美秒。”

崔教授認為,有人認為是中國唐朝製造、現收藏在日本國家博物館的淨瓶的形態與此次出土的淨瓶十分相似,其製作於統一新羅時期的事實因此變得更為明確。興田裏淨瓶在韓國文物廳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經過保存處理和精密分析後,將被提議成為重點文物。

在興田裏寺址被證實留有金堂址和塔址等主要伽藍設施,特別出土了刻有新羅時代王任命的僧團的最高統帥“國統”的碑碣、細膩且華麗的金銅幡(旗幟)等,被看作是當代主要寺?聚集的地方。雖然被證實是朝鮮前期的建築,但據測曾經這裏並不是寺?,也幾乎沒有高麗時代的遺物、只是在高麗初成為廢寺後埋沒形成的。原來的寺?名尚未得到確認。

有人評價,位於興田裏的寺?起到了連接慶州月嶽山陳田寺和江原襄陽禪林園等禪宗寺廟的中間橋樑作用。佛教文化遺產研究所組長樸贊文表示,“這裏既處於白頭大幹通過智異山被分開的地界,也是漢江、洛東江、東海水系分流的要塞。”“寺廟保持著交通線,並起到了旅客們的宿舍的作用。”

此次發掘調查是文物廳和佛教文物研究所從2013年開始進行的“廢寺址綜合學術調查”的一環。佛教文化研究所室長任錫圭表示,“全國5400多處舊寺廟雖然從表面上看什麼也沒有,但(舊寺廟)地下埋藏著各種文化遺產的寶庫。”“其中的一部分在築臺倒塌後遺物被毀損或盜走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當務之急便是展開綜合調查。”



三陟=曹宗燁記者 jj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