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石油峰值論

Posted June. 08, 2010 07:35   

한국어

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馬里昂•金•休伯特博士在預測石油儲備值及分析石油生產的基礎上,預言美國國內的石油生產量將於1966~1972年到達頂峰。他指出,日後因石油儲備量的不足,生產將日益減少。1973年,發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機,正好應驗了休伯特博士的預言。可是,這一餘波不久便被人們淡忘了。石油公司紛紛將視野投向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通過海底鑽探等技術,供應石油。

▷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任職的彼得•胡貝爾教授則主張,“人們能夠生產出比他們使用的能源多數倍的能源”。他的意思是,即使石油能源達到極限,人們也有能力創造出其他的能源來取代石油。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創立者——沙特的謝赫亞•馬尼也是支持胡貝爾教授這一觀點的樂觀派。他說:“石器時代之所以終結,並不是因為沒有石頭。石油時代也終會有‘落幕’的一天。但肯定不會是因為缺少石油。”

▷據紐約時報報導,近來以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為契機,未來深海石油生產將變得更加吃力的不安不斷擴散,休伯特教授的“石油峰值論(Peak Oil)”重新備受矚目。期間,石油公司因無法再在陸地上大規模開採油田,而利用尖端技術將目光聚焦到深海油田上。此次事故,也是因為英國石油公司BP在進行深海作業時,不小心碰到鑽孔引起的。這足以說明,極地或海底的油田探測工作有多難。

▷據悉,在美國,此次事故給石油供應樂觀論敲響了警鐘,而且《石油末日中的生存之道》等書大賣15萬冊以上,甚至還積極地舉辦了教授應對石油枯竭之道的聚會。還有企業出面建議,為了應對石油災難過後的生活,應當儲備緊急口糧、進行黃金投資。這次的事故表明,不能再怠慢“後石油時代”了。

評論員:鄭星姬 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