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候鳥行動”引發爭議…不成熟的韓國政治

“候鳥行動”引發爭議…不成熟的韓國政治

Posted March. 17, 2010 08:29   

한국어

每一次有競選時就會出現“創黨”和“候鳥行動”,而今年的6•2地方選舉也不例外。不論政策與目標,只要誰被當選就是勝者這一政治圈的“商道”導致了如今韓國政治的腐敗。

今年1月29日創立的“國民參與黨”掛上了繼承盧武鉉前總統精神的旗號。沈大平議員和韓和甲前民主黨代表也分別籌備創立“國民中心聯合黨”和“和平民主黨”。兩黨分別以忠清圈和湖南圈為基礎,即將參與地方選舉。目前,在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登記的政黨共有18個,但包括那些處於創黨準備階段的政黨共有26個。

在政治圈內掀起瞄準選舉的創黨潮流並不稀奇。例如,2008年總統選舉時,在大國家黨公薦中失敗的人士創立了“親樸連帶”。此次地方選舉臨近之際,“親樸連帶”被改為了“未來希望連帶”。另外,2006年地方選舉開始前創立了國民中線黨,2004年總統選舉之前創立了開放國民黨(簡稱開國黨)。

每到競選季節就吹起創黨風是因為政治圈出現“夾縫”。如果能利用公薦導致的政黨“夾縫(矛盾)”就可以成功創立一個新黨。一些專家指出,他們之所以急忙創黨,是為了日後與現有的政黨合併(M&A)時爭取有力地位。據悉,創立不到三個月的國民參與党將與民主黨進行政治協商。“以黨的政綱、政策取得國民的認可”這一政黨政治的大原則早已消蹤滅跡。

“創黨潮流”與“候鳥行動”像銅錢的正背面一樣。15日,大國家党大力宣傳,盧武鉉政府時期的開國党人士加入大國家黨正所謂是“引進專家”,並表示地方選舉時將會大力推舉他們。另外,民主黨允許有性暴力前科濟州道知事禹瑾敏重新加入民主黨後遭遇強烈反抗。

事實上,執政黨與在野黨指導部的“盲目入營”不僅違背了黨的整體性這一政黨政治的大原則,而且還會影響國民的支持率。

西江大學校現代政治研究所的韓正澤(音)研究員分析2006年地方選舉再當選率的結果指出,換政黨後再次參與選舉的57名候選人中只有21名(36.8%)被當選。不過以原黨籍再次參與選舉的101名議員中卻有91人被當選,再當選率達到90.1%。

另外,在14大~18大國會議員選舉中連續參與競選的議員有904人,其中換黨籍後再次參與競選的191名議員中被當選的有76人(占39.8%)。這遠遠不及沒有換黨籍的議員(713人)重新參與競選時的再當選率(66.2%)。由此可見,因為換黨籍成為焦點的當事人通常成績不佳。

各政黨為了得到更多的票心,大力宣傳響亮口號。不過,急忙創黨和候鳥行動卻明顯體現了韓國政治的落後。比起響亮的口號,政治圈更需要糾正錯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