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繼承不革命價值的高尚的戰爭...參戰本身值得驕傲”

“繼承不革命價值的高尚的戰爭...參戰本身值得驕傲”

Posted March. 08, 2010 09:50   

한국어

上月18日正午,在法國巴黎市區廣場附近的餐館裡,聚集了70,80多歲的老人們。他們的胸前都戴著畫有橄欖枝的聯合國軍法國部隊的徽章,以及韓國國旗與法國國旗交叉而成的徽章,手裡還拿著陳舊的剪報與相冊。每當新面孔到來時,他們都會互相貼面示好。

他們就是6.25戰爭參戰勇士會的會員們。他們聽聞東亞日報記者來採訪,從巴黎市區、郊外紛紛趕來,住在巴黎附近的30多名會員中有16人參加此次採訪。

其中一名參戰者一見到記者,就拿出陳舊的《France-Soir》跟他說:“你看,這是我們抵達釜山港的報導。” Andrew Dachary (78歲)自豪地把十多張舊照片擺在了桌子上。“這是1951年我在漢江、龍山和南大門拍的景象。雖然現在的首爾像紐約一樣繁華,但50年前只是個小鄉村。”

60年前,他們還只是十幾二十歲的青年,但戰爭卻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法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舞臺,因此他們早已熟悉戰爭。然而,新生獨立國“Cor´ee”,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

“當初我們對韓國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後來在服兵役期間,第一次在地圖上查找過韓國的位置。” Henry Ramushu (82歲)的話剛結束,身旁的Marcel Benoit (80歲)也插話說“當時,我正好從印度支那戰爭回來,聽朋友說韓國沒有像印度支那那麼炎熱,所以我才會志願去韓國參戰。”

法國部隊從馬賽港出發,36日後的1950年11月29日抵達釜山港之後,在1月4日撤退後的第二天,1951年1月5日派遣至前線。之後,參加了祗平裡戰爭(1951年2月13-15日)、心碎嶺戰爭(1951年9月13到10月13日)、281高地爭奪戰(1952年10月6-10日)等許多戰役。雖然大部分勇士都經歷過世界大戰和印度支那戰爭,但也免不了殘酷無情的犧牲。直到簽訂停戰協定的1953年7月,法國共替換了三次大部隊,派兵人數達3421人,其中有262人戰死殺場,1008人受傷,7人失蹤。結果,參戰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死傷或失蹤。據Serge Archambault (80歲)的回憶,“1952年2月,在中共軍的炮擊中,我的戰友就在我眼前被火箭炮擊中,身體被辟成了兩半,身後的戰友也隨之犧牲了。最後,只剩我一個人沒有受傷。”

對於在異國他鄉迴旋於生死的戰士們來說,韓國會是以何種意義存留在他們心中的呢?Jacques Grisgevrey (80歲)爽快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當時,我望著向南流動的不見排頭的難民們,曾想過,對韓國這個國家來說,是否還會有未來?但如今韓國已發展得毫不遜色。我很驕傲我曾為保衛韓國而奮鬥過。”

Pierre Mabiyo(82歲)說:“韓國戰爭以後,我對韓國人所成就的一切表示贊許。我對參戰韓國戰爭感到非常榮幸。法國是我的祖國,韓國是我的第二個祖國。”

韓國戰爭參戰勇士會現有366名會員,直接參戰人員有151人,其餘的都是參戰者的家屬。雖然法國有參加過印度支那戰爭、阿爾及利亞戰爭等許多參戰勇士們,但這種通過參戰勇士會定期舉辦聚會的只有韓國參戰勇士會一個。問其緣由,Stanislas Sally (79歲)說:“韓國戰爭是作為法國革命戰士的子孫,為人類的和平和自由而戰的高尚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