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沉默

Posted December. 26, 2009 08:47   

한국어

以前,中國有一位善於遊說的人,他叫張儀。四處流浪的他投奔到了宰相的門下。有一天,宰相舉辦了展示皇帝賞賜的珍貴明珠的宴會。不過,舉辦宴會時明珠卻不知不覺消失,而出身貧寒的張儀被指定為嫌疑人。他受到了很多刑罰,但始終保持沉默。最後,宰相只好饒恕半死不活的張儀。他回家後沒有回答妻子的提問,只是伸舌頭問道:“我的舌頭還在嗎?”聽妻子回答說:“當然在”後,他才放下心。最後,他就是用這個舌頭登上了宰相之位。這就是“視無舌”的故事。

▷張儀多虧有能分辨何時沉默、何時表明觀點的機智,才得以出人頭地。俗話說“沉默是金、雄辯是銀”,但也許不是針對所有情況。不同人、不同情況的沉默表示不同的含義。有的是“同意”、“承認”、“認可”的含義,而有時又有“反對”、“無視”、“拒絕”的含義。如果不能适当利用,还能引起祸害。記者們之所以錯誤理解政治人或高層公務員以及當事人的“沉默”,報導魯普的新聞,就是因為沉默的奇妙屬性。

▷很難明確表達想法或擔心心事被看透時,狡辯和謊話只能讓情況變得更糟,此時可以使用沉默。調查或審判過程中,嫌疑人之所以拒絕陳述,是因為法律保障了每個人保持沉默的自由。據悉,涉嫌受賄5萬美元的韓明淑前總理上周接受檢查廳審問時,至始至終保持著沉默,也許她意識到,陳述事實對自己不利。而且,一同出席總理午餐聚會的民主黨代表丁世均保持沉默,也應該是同樣的理由。

▷丁代表前天終於不再保持沉默,宣佈了對抗政權的鬥爭。這意味著,自己親信涉嫌受賄純屬虛構、等於損害名譽,所以不能置之不理。不過,針對午餐聚會的經過和人事請托相關的疑惑,丁代表卻始終保持沉默。而檢查廳則因為關係到法庭戰略問題,調查韓前總理後一直保持沉默。只有正式開庭,雙方在法庭上展開攻防戰時,才能揭曉事實真相。

評論員 陸貞洙 sooy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