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經濟自由區

Posted May. 11, 2009 03:05   

한국어

1979年,位於香港附近的深圳成為了經濟特區,在這之前,深圳是一個與中國的貧困鄉村沒有區別的荒野。成為特區之後,各種外國企業引入到深圳,在之後的20年期間,深圳每年平均發展30%。如今,深圳的進口車輛最多,物價也與韓國相差不多,已經成為了現代城市。擁有多個跨國企業投資優勢的中國如今開發了約140個特區,這些都是把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

▷以豐富的勞動力和低工資為武器,中國吸引了世界各主要企業前來建廠。各企業的投資方向也從韓國改變為中國,而且不少韓國企業也進入到中國市場。2003年盧武鉉政府職權之後,更加快了這種趨勢。韓國政府和社會對外國資本存在著排他性觀點,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和工會的政治性勞動運動更加遠離了外國資本。因此,與香港、新加坡、泰國等亞洲地區的主要國家相比,韓國的外國企業投資遠遠落後於這些國家。去年,韓國沒能夠享受到世界經濟繁榮的恩惠,且工作崗位也大大減少,看來這些都不是偶然的。

▷在這種情況下,盧武鉉政府為了引進外資實行了經濟自由區政策。2003年仁川、釜山-鎮海、光陽萬卷成為了經濟自由區。去年在李明博政府時期,增加了黃海(京畿忠南)、知識創造型(大邱-慶北)、新萬金-群山(全北)等3個地區,因此目前正在開發的經濟自由區總共為6個。但是,韓國在引進外資方面不如中國,韓國在稅金、教育、醫療等方面,滿足不了外國人的生活條件。

▷濟州島已成為國際自由城市,因此除了江原地區和忠北地區,各個道都擁有經濟自由區。但是,大部分地區都實行物流與尖端服務產業等複合性開發戰略,因此沒有什麼特點,尖端產業和觀光娛樂產業比甘草還多,這種經濟自由區能引得外資嗎?只顧著重複性投資,排斥外國資本的話,根本沒有資格當“經濟自由區”。如果不想浪費國民稅金的話,有必要退出沒有競爭力的地區。

評論員 樸永均 parky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