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打破醫療教育市場的“理念型規制”,創造就業機會

[社論] 打破醫療教育市場的“理念型規制”,創造就業機會

Posted March. 03, 2009 03:35   

한국어

據說,政府打算在本月末發表大幅度緩解醫療、教育市場規制的方案。如果該方案得以實施,“醫院株式會社”、“學校株式會社”等營利性醫院和學校的建立將被允許,外國醫院和學校也可成為在國內運營的營利性法人。這個方案雖然從盧武鉉政府時期就開始推進,但是因為利害集團的反對而屢次碰壁。希望這次的醫療、教育領域規制緩解能夠順利進行, 以達到創造就業崗位的目的。

醫療教育市場的規制緩解之所以會滯留不進,都是因為理念論者們的反對。全國教師勞動組合、在野黨和部分市民團體等反對者們主張:如果營利法人被允許,會降低醫療及教育服務的公眾性,並促發兩極分化。但是這些不過是想維護平等至上主義和規制萬能主義為基礎的“理念型規制”,以此守住自身利益的謊言罷了。

醫療教育市場規制緩解失敗所導致的損失都要由國民承擔。目前,雖然在經濟自由區域允許建立外國人學校,但僅限於非營利性外國學校法人,同時還禁止了海外匯款。因此,外國知名學校都不願意進軍韓國。就因為這樣,希望得到優秀教育的學生們都去國外留學,導致了教育收支的惡化。

在醫療領域,世界性的醫院本想進入韓國,但也因為醫療法、藥師法等規制的限制而被迫放棄計畫。韓國的醫療水準雖然被評為具備了世界性的競爭力,但是卻因為各種規制的制約,不能對外國患者進行治療。泰國和新加坡每年各治療100萬名、35萬名的外國人,但是我國每年只有2萬5000名。

想要實現醫療教育市場的規制緩解,首先要打破舊規制的存活溫床—平等主義理念。雖然該理念提出了“不製造危機感,實施平等教育”的美名,但實際上這只會給大多數國民帶來損失和痛苦。如果這次也被理念型民粹主義所牽制、光說不做的話,引進醫療教育市場外國投資及創造就業崗位都會成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