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金融監督院只是旁觀銀行的不良情況?

[社論] 金融監督院只是旁觀銀行的不良情況?

Posted February. 14, 2009 06:00   

한국어

在外匯危機時曾使用了巨額血汗稅金的友利銀行再次向公共資金伸出了雙手。10年前雖然投入了8兆7000億韓元讓其實現了正常化,但是光去年第4季度就出現了6911億韓元的赤字。雖說是因為企業構造調整的損失,市場銀行的成績全部倒退,但是友利銀行的情況更為嚴重,正在邀請2兆韓元的公共資金支援。如果不再次讓非特定國民分擔負擔,連貸款也會成為非常難以實現的事情。

友利銀行呈現出問題的最大原因是從3年前開始實施的過渡的攻擊性經營。前行長黃榮基(在職期:2004年3月—2007年3月,現任KB支柱公司會長)和後來的前行長樸海春(在職期:2007年3月—2008年5月,現任國民年金公團理事長)所追求的外形成長在金融危機的海嘯上呈現出其不健康因素。他們可能會解釋說以當時的經營環境下只能這麼做,但是貸款增加30%、在催促金融危機發生的衍生產品上投資16億美元之多的事情,實在是很難讓人感覺到正常。只顧快速成長、挑戰性的投資新產品,卻對新榮危險太過疏忽了。

受到友利銀行影響的其他銀行也加入了外形成長的行列當中,因此經營越來越惡化。也就是說,友利銀行的疾病傳染到了其他銀行。其他銀行也因為不良因素的加大,正在逃避貸款。因為無法跟上市場銀行的外形競爭和衍生產品投資,只能固守原有領域的地方銀行們在金融危機裏面也實現了順差。

就算銀行經營團為了提高成果和生存而進行了外形競爭,那麼應該監督銀行健康性的金融監督院到底幹什麼了?說是在外匯危機以後改編了金融監督體系、引進了適期施政制度、進行經營評價制度,但是目前的情況如實反映了這些都不過是外殼。

金融監督院為了遵守健康的信用制度,有義務指導並監督金融機關。尤其是對投入公共資金的金融機關,更可以要求報告有關業務及資產、提供資料、相關人士的出席等。即使為了開放和自由性,緩解規制,對金融機關的健康性監督也不能有半點馬虎。再看看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危機,鬆懈的金融監督會引來災難。我們的金融監督院要調查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