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設計在校園很吃香

Posted August. 22, 2008 08:15   

한국어

坐在設有顯示器桌子前,加入學習小組的俞恩靜(23歲,作曲專業大三學生)說:“學習累了休息的時候就把耳機插在顯示器上,觀看網上直播的奧運會”。這座建築內的地下三層和地面6層是3萬428平方米(1萬112平米)的設有採集視頻資料的編輯器和高畫質攝像機的工作室。而且設有透明板和電腦的工作室內還有小型電影院,圖書館變成了“多功能文化空間”。具有革新的設計和多功能技能的大規模建築,正陸續進入到大學的校園內。

○校園高科技大樓大戰

位於西大門區大峴洞的梨花女子大學,在今年4月份開放了無所不在校園綜合園區(ECC•Ewha Campus Complex)。法國建築師多明尼克•佩羅設計的ECC是利用山坡地形,挖開中間的溝壑形成人行道,而在路的兩邊設立的建築物。

自從ECC竣工後,從正門入口開始校園的面貌就全然一新了。建築雖然是地下6層,地面1層(6萬8657平方米•2萬769平方米)的規模,但完全沒有地下的感覺。同時,外壁全用玻璃築成,提高了自然採光的利用率。而且,地下空氣是在建築內部迴圈,能源節約了10-15%左右。

弘益大學首爾校園(麻浦區 上水洞)的中間,以四角形模樣打通的大型建築“弘門館”就是校園的正門。2006年竣工的弘門館,以獨特的設計在這地區形成了地標。它是地下6層、地面16層的規模(總面積 6萬1037平方米•1萬8464平方米),就施工費用共投資1000億韓元。

2002年,位於城北區安岩洞的校區的高麗大學,在地下設立了中央廣場,改變了校園的地形。2006年9月份,又在自然界校區內設立了地下廣場“Hana Square”。Hana Square(地下3層,地面1層 總面積8500平方米)以船飄在水面上的模樣形成了它獨具的特徵。而且這裡有教室、討論室、健身房、劇場、展覽室、漢堡店等等。

○高科技大樓增添了大學的形象

建築專家分析,在都市里形成的大型化、多樣化的龍捲風也在校園裡出現了。

檀國大學建築系教授李在勳說,“過去,每個大樓都有各自的功能,但最近是把各種設施集中設在一棟大樓裡,以滿足所有的要求。各所大學也在通過高科技大樓建築,吸收附近商場擔任的功能”。

李在勳教授還說,“在設計方面,梨花女子大學的ECC和弘益大學的弘門館之類,揭示了以往沒有的新的建築類型”。

各所大學通過大型高科技大樓,不僅解決了空間不足的問題,而且還給人一種超前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校的形象。



孫曉林 arys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