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實際失業人員數量比統計數字多出207萬名

Posted January. 23, 2008 07:38   

한국어

2001年畢業于一所知名大學的楊某(33歲),每天都是從中午12點左右開始一天的生活。平時,玩電腦遊戲和看漫畫書熬到黎明,其實他並不是沒有工作經驗。事實上,大學畢業那年就曾經到一家知名大型企業工作了2年之後就辭職了。雖然失業之後,也偶爾接到招聘意向書,但都被楊某拒絕了。在年輕就業者數量越來越多的現在,周圍的人們都給楊某投向了難以理解的目光。楊某說道:“現在經濟上還能過得去,拿到的年薪又不是很多,所以沒必要承受著巨大的負擔和疲憊硬要上班。”

現在在韓國像楊某一樣,雖然有工作能力,卻既不上班又不上學,還不顧家務的人群數量超過200萬名。據統計廳最近發表的《2007年雇傭動向》:去年,國內非經濟活動人數共達1495萬4000名。其中完全無職業者人數為207萬7000名。這些完全無職業者們既不屬於正在找工作的失業者,也不是帶孩子做家務的家庭主婦或正在上學讀書的學生,更不是每週只工作幾個小時的自由工作者或已經年邁的老人和養病修養的人。

已公佈的去年年末的失業率為3.1%(78萬名)

○雖然有工作能力,但沒有就職熱情

去年年初的時候,獨生女高某(45歲)結束了10多年來的個體老闆生涯。雖然已經還完經營時所欠下的債務,但現在還沒有特別的就業計畫。高某說道:“要想經營別的項目話,就面臨資金不足,要想上班的話,公司挑剔我年齡大。”最近,高某去學院學做糕點,但還沒學多久又放棄了。還是再想過一段時間舒服的生活。

這些類似失業者的共同特點是雖然都有工作能力就是不工作。這些人群當都包括:認為去報酬,社會地位,福利制度等條件差的公司上班,還不如在家休息的人群;過早辭職之後,還沒有特別的計畫,就一直休息的人群;有別的經濟來源或得到家人的幫助不工作的人群等等。雖然也有依靠父母不工作的“袋鼠族”,但也有很多過早辭職之後,已喪失工作欲望一直休息的中年階層。統計廳負責人說道;“這些類似失業者們均勻地分佈在每個年齡階段。”

雖然這些人群現在還沒有就業熱情,但是一出現有誘惑力的工作崗位時,都有隨時上班的想法。只是找到這樣的崗位之前一直就這樣呆著。這些類似失業者的數量以2000年時,128萬8000名;2003年時,161萬7000名;2006年時,203萬4000名的趨勢不斷的增加。

○原因是勞動市場中不對稱的供求關係

長期的類似失業狀態中失去了對一切事物的熱情,釀造了所謂的“坐以待斃(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族”。既不上班又不上學也不接受就業培訓的“坐以待斃族”給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帶來了負面影響,還成為了社會問題。工作中沒有體會人生的價值,缺乏朝氣的人群數量的增加導致了社會的不健全。

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前任研究委員俞景浚說道:“在青年階層的類似失業者中多數是人雖然擁有高學歷,但由於父母的溺愛尚未意識到就業的必要性。”

專家們認為導致這些現象的最大的原因是勞動市場中供需不對稱。一方面企業們減少就業崗位,另一方面隨著高學歷人數的不斷增多,導致了求職者的眼光正在越來越高。由於這些閒置人群,韓國去年的雇傭率(根據人口數量)為59.8%,近幾年都不足於60%。跟雇用率達到65∼70%的先進國家相比,還處在小低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