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拯救經濟的政策關鍵在於實踐

Posted January. 13, 2005 22:47   

한국어

總統昨日在新年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示,今年將把經濟問題作爲國政首要課題。相信沒有一個國民不希望今年國家的一切力量都集中於解決經濟問題的工作上,並取得具體的成果。希望總統的決議紮根于國政基礎,使之成爲恢復經濟景氣和改善民生的動力。

但是,政府列舉的經濟課題內容與以往沒有太大的區別。反而積累下來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如果政府及政權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便不應該只是口頭上承諾會做好,而是應該通過對一直以來國政運營的深刻反省並吸取教訓,做出實實在在的改變。另外,更不能一再重復原則上的課題與目標,應進一步明確國政課題的前後順序,並把符合實際的財政對策作爲前提,使各項政策昇華發揮出最佳效果。

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再次確認了“上半年財政集中投入”以及“早期執行綜合投資計劃”等經濟扶持政策。如果政府早日對房地産投機對策和建設景氣對策采適當的平衡措施,更快地接受各企業提出的“解除障礙”的要求,並將其反映到相關法律中後再出臺相關政策,恐怕投資、雇用、消費等經濟環境早已有所好轉。如果政府對理念性志向、市場觀、企業觀、勞資觀、階級觀、貧富觀以及對待法律不表現出過分不安的態度,並刺激企業與國民的投資及消費心理,相信經濟狀況也不至於走到這步境地。

目前最重要的是,政府不依賴於政治性和理念性尺度,而如實接受市場的運作原理及經濟心理。如果政府將“反對投機與兩極分化”作爲幌子,只顧出臺表面性政策,將很難使市場活躍起來。如此一來,經濟增長與分配都無法同時進行。政府應該明白,爲國民掃除各種障礙,使國民自主性增加投資,遠比政府所謂的“將豐富的民間資金引入公共投資領域”的投資計劃有效得多。

朝野不能再爲了“非生産性政治鬥爭”耗費不必要的力量,以便確保政府的拯救經濟政策取得實效。另外,大企業應扶持中小企業,而工會組織應幫助弱勢工人及失業者,並發揮出可以使經濟全面發展的智慧與作用。各種由輿論組成的勢力集團也應義不容辭地給予各方面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