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沒有全球性潛在企業

Posted January. 04, 2005 22:42   

한국어

麥肯錫、貝恩等世界著名的諮詢公司強調說,“如果韓國想成爲人均國民收入達到2萬美元的國家,全球性企業至少應該有10家。”

△沒有極富潛力的企業的韓國企業“生態系統”:據上市公司協會4日透露,除金融公司外,銷售額超過1萬億韓元的企業數量從1990年的18家,到1995年、2000年以及2003年分別增加到了47家、68家、84家,呈逐年遞增趨勢。

雖然從數位上來看,呈增加趨勢,但是具體內容卻不容樂觀。以2003年爲准,在銷售額超過1萬億韓元的企業中,若去掉三星電子等4家“全球性企業”,剩下的大部分爲因內需市場規模增加,銷售額自然增加的建設、流通、食品以及通訊公司。據分析,上述企業因很難攻佔海外市場,所以進一步增長非常困難。三星經濟研究所經營戰略室首席研究員金鍾年表示,“包括內需和出口在內,銷售額和利潤可能逐漸增加的公司有太平洋、MOBIS、LG化學、三星SDI等,屈指可數。”

△爲何變成了這樣?專家們對有可能發展成爲全球性企業的“有潛力的企業”缺乏的理由,意見不同。

經濟官員出身的韓國科學技術院技術經營研究生院的李昌洋教授表示,“隨著曾引導韓國企業增長的財閥、政府、金融3個軸心在金融危機之後解體,革新系統也宣告瓦解。現在任何一個財閥都很難以像過去一樣的企業家精神挑戰新的領域。”也就是說,各系列公司總動員挑戰新的領域,政府和國民分擔其風險的“成功模式”已完全崩潰。

就職於外國諮詢公司或投資機構的“海外派”的看法卻有所不同。美林證券專務李元基表示,“三星、LG等超大型財閥通過過分的事業多樣化,沒有給後來者留下一絲縫隙。所幸的是,財閥們的力量沒有波及到的遊戲、互聯網等領域正在湧現新的企業。”

△應該在知識基礎經濟上尋找突破口:培養繼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等企業後,能在海外市場也能代表韓國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的方法是什麽?對此各界意見各不相同。

LG經濟研究院常務李承一表示,“認爲在現在的産業群中出現第二個像三星電子一樣的企業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是政府、金融、社會團結一心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營造氛圍,以便在生命工程、納米産業等新的産業領域出現‘全球性企業’。”

財政經濟部次官輔樸炳元表示,“在國內市場開放化、國際化的時代,以過去的方式培育有潛力的企業的時代已經成爲歷史,而且很難再出現像三星電子一樣的‘超大型企業’。韓國社會應儘快轉變成知識基礎經濟,並且應該多出現附加值高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