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總統的經濟意識令人擔憂

Posted November. 15, 2004 22:36   

한국어

國家經濟面臨困難時,經濟領導人積極的一席話可成爲使市場恢復自信與希望的無形而寶貴的力量。反之,說錯一句話,會使經濟主體更加失去信心,處於更加混亂的局面。不但經濟部長官與次官的話要體現出他應有的分量,總統的話更應該體現出一言九鼎的魄力。因此,總統的話中必須蘊含現實性和一貫性以及極強的責任意識。

不幸的是,正在對南美國家進行巡訪的盧武鉉總統在同胞座談會上所做的發言卻遠遠脫離了這種原則。比如,“盲目使用注射藥或營養劑、強生劑等藥物,在2年至3年內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因此,不會貿然採取經濟扶持政策”。這一句話就是前後不一、自相矛盾。將“自身難保”的退休基金大量投入到社會基礎建設(SOC)的“韓國版新政”以及與世界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的利率下調政策難道不是經濟扶持政策?

又比如,以開玩笑的語氣談論“確保7%增長率”等大選承諾問題也極爲不妥當。經濟增長率是最爲綜合性的可視性指標,其中包括許多政策性因素。但總統因對方候選人承諾“要確保6%的增長率”,一氣之下就說“可以確保7%的增長率”,怎能不令人懷疑大選承諾的真實性與實效性。難道,總統就任以來制定的250多個發展藍圖和在17屆國會開院演說中“要確保6%增長率”的承諾也只是這種衝動的産物?

而且,也不能一味譴責大企業提出的危機論。“財務結構堅固,現金也綽綽有餘,只是沒有可以投資的地方”,這樣的事實有利地證明了我國經濟已患上最難治癒的“全身無力症和憂鬱症”。目前,各大企業有效運用危機意識激起員工的挑戰精神,團結一致,正在勇敢地應對嚴峻的國際競爭。

每當企業擔憂所面臨的危機時,現政權就如被火燒傷一樣,只想用水去撲滅,或將這種憂慮誣衊爲陰謀論。因此,現政權應優先學習的正是企業克服困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