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書寫非洲的傷痕

Posted October. 13, 2021 07:15   

Updated October. 13, 2021 07:15

한국어

「想理解詩人的人,都應該去詩人的國家。"歌德的詩裏說。這就是為什麽想要理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蔔杜拉·雅克·古爾納,我們必須了解位於東非印度洋的桑給巴爾。

雖然現在是坦桑尼亞的一部分,但桑給巴爾在古爾納出生時還是一個由島嶼組成的獨立國家。1964年那裏發生了革命。多數但被疏遠的黑人無情地殺害了阿拉伯裔和亞裔非洲人。這是超乎想象的暴力。曾是阿拉伯穆斯林的古爾納遠赴英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時他18歲。

雖然不是自傳性小說,但在他的代表作之一《樂園》中,他的傷痛依然歷歷在目。母親疼愛兒子優素福。一有機會就抱著他,捏捏他的臉,猛地舉起身體親吻他。兒子覺得母親把12歲的自己當成孩子很丟臉。母親只有在他掙紮著要求放走的時候才會放走。這還不完。她拍了拍他逃跑的屁股。但今天不同。沒有放他下來的跡象。什麽話也不說,只是緊緊擁抱著。兒子可能也很奇怪,依舊被摟抱在母親懷裏。母親在無聲地哭。父親把他賣給了穆斯林商人。因為債務。

《樂園》開頭出現的生離死別是少年的,不是作家的。盡管如此,這與作家的傷痛巧妙地重叠在一起。因為桑給巴爾的暴力歷史讓他與父母和祖國生離死別。歷史把他推向了移居的生活。他在英國貧窮悲慘,飽受思念故鄉之苦。他開始用英語書寫自己的傷口,東非的傷口,而不是母語斯瓦希裏語。這就是傷口在他作品正中心的原因。諷刺的是,傷痛讓他成為了深沈的作家。 文學評論家、全北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