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文在寅希望為制造業提供支援,應啟動服務業革新創造就業

文在寅希望為制造業提供支援,應啟動服務業革新創造就業

Posted January. 04, 2019 07:34   

Updated January. 04, 2019 07:34

한국어

文在寅總統昨天訪問制造領域的初創企業,強調了旨在創造就業的革新創業。這是繼前天在新年會上表示“為了制造業的革新,將推進3萬個智能工廠”等,強調活躍企業投資和革新成長之後,又壹次經濟行動。但是,政府為擴大就業而要死要活,卻對就業寶庫——服務業的革新壹言不發,令人驚訝。

在養活韓國的半導體、石化、汽車、鋼鐵、造船等五大主力產業因中國等後發國家追擊和產業模式變化而面臨危機的今天,為恢復制造業而強力啟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制造業越是高度化、自動化、數字化,創造就業的能力就越弱。創造更多工作崗位的還是服務業。壹般認為,每10億韓元銷售額的雇用效果,服務業是16.7人,半導體是3.6人,石化業是1.9人。也就是說,同樣的銷售額,服務業的雇用效果最多可達制造業的8倍。

韓國服務業的雇傭比重占全體雇傭的70%左右,但服務業的勞動效率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壹,還不到制造業的壹半。要想搞活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增加好的工作崗位,必須克服那些集中於低附加價值事業而不放棄既得權的現有經營者的反對,逐漸發展新產業。此前,歷屆政府為了服務行業的發展,都推進了規制革新和新產業引進,但每次都因利害攸關者的反對而失敗。共享經濟的象征——優步和愛彼迎未能在韓國站穩腳跟,從最近Kakao的拼車服務爭議中可以看出,打破限制和開發新產業是多麽困難。

2002年金大中政府曾研究過營利醫院,它在16年後的去年才首次在濟州島得到許可,遠程醫療的正式引進還在拖延之中。物價昂貴的日本近幾年成為旅遊大國,而韓國每年的旅遊赤字卻越來越大。要想增加工作崗位,有必要為規制多、支援少的服務業制定綜合對策。不能因為上屆政府推進過《服務產業發展基本法》等服務行業支援制度,就因此怕這怕那。“遠程醫療是對還是錯”這種高談闊論,不符合復雜多變的21世紀。只有盡可能減少對現有經營者的打擊,同時培養新產業的萌芽,韓國經濟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