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公子與舅子

Posted October. 02, 2017 07:33   

Updated October. 02, 2017 08:22

한국어

  在市中心的過街人行道上看到某政黨懸掛的豎幅宣傳,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內容是今年中秋長假裏,不要再問高考、就業、結婚等,而是要談談“脫核”。好不容易的家庭團聚,不要問讓人不痛快的話題,是個嶄新的倡議。但是,如果根據這一提議談論熱點時事話題,結果導致家庭不和,它又怎樣承擔責任呢?

  ▷正要進入容易得火病的季節。大韓民國獨有的火病,經常在節日前後頻繁出現。據國民健康保險公團稱,中秋節所在的9、10月份,前往醫院看火病的患者急劇增加。因火病引發的節日綜合征甚至會導致節日離婚。統計廳去年的統計顯示,最近5年裏,在春節和中秋過後離婚的案例平均要比前一個月增加11.5%。受家長制的影響,傾斜於娘家和婆家之間的運動場依然存在。節日綜合征病毒主要寄生於婆媳矛盾之間,某婆婆的處方箋簡單明快令人印象深刻。“不施於女,勿施於媳。”

  ▷即便如此,隨著阿爾法女性一代兒媳婦的出現,很多方面刮起了變化之風。最近青瓦臺國民請願告示板上有人提出“許多兒媳婦有權在同等的立場上受到保護”,就婆家人稱呼問題上傳的文字得到了熱烈的回應。文章說,對婆家人的稱呼,都採用大伯、夫君、公子、小姐等清一色的尊稱,而對娘家人的稱呼即是大舅子、大姨子、小姨子等,沒有尊敬的意味。

  ▷該請願者表示,“時代已進入2017年,這種稱呼不僅違反男女平等,也會貶低女性的自尊心”,敦促予以改善。一些助勢的留言聲稱,“不平等始於語言。娘家、婆家和父母家這種話也應改善。”剛好是昨天,文在寅總統通過青瓦臺官方社交媒體向國民表示問候,“希望今年的中秋,男人和女人一起快樂。”任何人都能快樂,不就是節日存在的原因嗎?希望大家度過幸福的中秋長假,而不是某一方的付出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