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消失的傳統塗層劑“明油”借由現代科學重生

消失的傳統塗層劑“明油”借由現代科學重生

Posted February. 03, 2017 07:10   

Updated February. 03, 2017 07:26

한국어
“下令修理宮殿刷漆,用掉了四百鬥的明油。”

 這是《朝鮮王朝實錄》太祖第13卷的記錄。在太祖的宮殿的丹青上塗了明油。據悉,明油是往蘇子油中放入密陀僧(一氧化鉛)、滑石(柔軟的矽酸鹽礦物)、白礬(加工明礬石得到的結晶型藥材)後用文火煮而形成的。

 明油作爲塗在木材建築物或丹青上的塗層劑,是風幹榨不炒的生蘇子得到的油而制成的。由于水分的緣故能阻止木材發生腐爛。隨著明油制造工匠們逐漸消失,明油僅留在了文獻之中。600多年之後明油借由科學家們的手重生了。

 這些科學家的平均年齡爲59.8歲。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中平均年齡最年長的研究者們凝聚在一起的韓國傳統文化技術研究團,以史料爲基礎成功複原了明油。

 責任研究員南基達表示,“在文獻上像熟練的家庭主婦的料理一樣通過‘白飯若幹、多量的密陀僧、滑石少許’等方式模棱兩可地表達。”、“超過80次的實驗過後就能用現代手法重新诠釋明油。”

 研究組了解到了摻入蘇子油的白飯和密陀僧、滑石起到幫助反應的“催化劑”的作用、攪拌和煮明油的過程起到供應氧氣的作用的事實。鑒于此,投入99.9%的純粹氧氣並在攝氏80~120度的高溫下煮,在無催化的情況下成功制造出了明油。在恢複傳統文物的同時進一步施加現代科學的力量 進行綠色“升級”。研究組表示,沒有加入催化劑的複原明油比曆史上的明油顔色更爲明亮。

 把南研究員制作的明油塗在木材上後滴上水,結果水不下滲形成水珠後流下來了。顔色明亮、可以保持樹木本來的花紋和顔色也是它的優點。

 責任研究員洪京泰強調稱,“最近使用的石化塗層産品會散發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致誘發過敏性皮炎等,但此次開發的複原明油是用蘇子油制成的,因此十分安全。”他接著主張道,“雖然目前還有待開發批量生産技術,但制作發揚傳統的好的産品本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研究組也成功地重新诠釋了傳統銅器。在傳統銅器中食物不易變質易于保管。這是因爲銅成份本身就具有消除細菌的性質。但是在熔化銅和錫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氣泡。在造型的過程中容易破裂、留下氣泡孔,必須用砂紙打磨表面使之變得光滑,這是很大的問題。 

 在傳統制造法中會放入稻草以從溶液中抽出氣體。研究組解釋稱這可以看作是“脫氣體劑”。在質地變得更堅硬的澆鑄過程中不會輕易碎裂。目前處于每公斤只剩下100毫克左右少量的氣泡的水平,今後的目標是制造出幹脆不會産生氣泡的傳統銅器。研究團團長韓鎬圭表示,“一旦能很好地融合傳統素材和現代技術,將使我們的文化再生,並可以爲創造嶄新和好的東西方面做出貢獻。”



權藝瑟記者 yskw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