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莫迪總理的“改變印度”

Posted May. 20, 2015 07:27   

한국어

上世紀70年代,印度德里大學的拉茲‧克裡士納教授創造出了“印度增長速度”的說法,指在印度教徒居多的印度,年經濟增長率不過3.5%。和當時樸正熙政府時期高達10%的增長率相比,不過三分之一水準。1947年獨立的印度,在政治上實現了民主主義,但在經濟上,由於受尼赫魯社會主義留下的反市場、反開放政策影響,未能脫貧。直到1991年面臨經濟危機,才開始著手進行開放市場的經濟改革。

長期的社會主義經濟養成的規定和限制萬能的官僚主義,把所有的結果都歸於神旨的特有的文化,這些不會在一夜間消失。去年5月就職的總理納蘭德拉‧莫迪,出身于貧民階層,他上任伊始便推行重視增長、市場和企業的“莫迪經濟學”,帶來了一股新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展望稱,今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7.5%,超過中國的6.8%。相反,曾一度遠超印度的韓國,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僅僅略高於3%。雖然人均國民收入28100美元的韓國和人均國民收入僅為1626美元的印度不能單純地比較經濟增長率,但其變化卻令人感覺恍如隔世。

美國著名記者羅賓‧梅瑞迪絲在著述《龍與象》中預言,“數十年後,世界將存在美國、印度、中國3大強國”。象指印度,龍指中國。印度前商務部長卡瑪律‧納特曾自信地說,“中國在短跑中取勝,印度將在馬拉松中獲勝”。莫迪經濟學將把印度躍進的時期提前。

印度雖然沒有如同國會先進法這樣的惡法,但與韓國相似之處頗多,如激烈的政派對立,根源深厚的左派影響力、政治化的工會等。政界和官僚社會處處存在的腐敗結構也同樣阻礙著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莫迪總理總是開啟改革的右轉向燈,獲得了國內外經濟界的信任,而且取得了成果。雖說不無這山望著那山高之嫌,但還是希望韓國出現更多的像莫迪這樣的政治人物。



權純闊 評論員 shkw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