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日本工業革命遺址中,有11處為使用“強征勞工”的遺址

日本工業革命遺址中,有11處為使用“強征勞工”的遺址

Posted March. 31, 2015 07:26   

한국어

日本政府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明治時期28處工業革命遺址,散佈在日本西部九州和山口地區的8個縣。1868年,明治維新便在這一帶開始,日本稱之為“近代化的聖地”。這裡集中了引領近代工業的煉鋼、煤炭等工業設施。這些設施在戰爭期間,成為了日本供應戰爭物資的一線基地,其中,在日本佔領朝鮮期間,使用強征來的朝鮮人的地點就達11處。

根據“對日抗爭期間強制動員受害調查及國外強制動員犧牲人員支援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的資料,在這11處遺址內勞動過的工人中,有1481人屬?被強制徵用人員,但日本當地市民團體的調查結果認為最高可達63700人。經委員會確認,在福岡縣北九州市內的新日鐵鑄鐵經營的八幡鋼廠內的事務所、修理廠、鍛造工廠等3處,就有至少708人屬?被強制徵用人員。安倍晉三首相曾于去年7月來到這裡視察復原的部分從前的設施。

經調查,在福岡縣大牟田市,三井礦山經營的三池煤礦相關設施有3處,這裡曾有被徵用的韓國人466人,在長崎縣長崎市端島內的端島煤礦和高島煤礦,曾有被徵用的韓國人158人。但是,日本當地的市民團體推測說,“煤礦的煤炭質量好,這裡被徵用來的礦工最多可達40000人。”

此次被整體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端島,是距離長崎港15公里的無人島,從天空看就像一艘軍艦,故稱“軍艦島”。島嶼面積只有兩個棒球場大小。在70年前,被徵用的朝鮮人在海底700米處的煤礦裡,受盡殘酷的虐待和勞動折磨,因此這裡被稱為“地獄島”、“監獄島”。

受害者每天輪班工作,每次12個小時,在狹窄黑暗的礃子裡,匍匐在地面上,側身挖煤,每月因塌方事故總會造成4~5人死亡,試圖逃跑的人們不是丟掉了性命便是途中被抓活活打死。當時在該島上經營煤礦、沖在拉夫征丁前面的公司正是三菱。

太平洋戰爭期間,強制動員韓國人的三菱礦業(現三菱材料)、新日鐵鑄鐵、三井礦山等軍工企業,現在成為日本屈指可數的大企業。1945年日本戰敗後,這些企業一度面臨滅亡,然而,由於6‧25戰爭的爆發,這些企業搖身一變成了美軍的後勤基地,從而得以復活。

委員會的鄭惠敬第一調查課課長30日在同《東亞日報》的電話通話中說,“把榨取工人血汗的地點申請成為具有人類普遍價值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對歷史的歪曲行為”,“日本應該和歐洲一樣,將其作為反省自身的場所”。



朴炯俊 love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