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善良的企業

Posted January. 22, 2013 07:19   

한국어

企業新年祝賀詞也跟潮流。這是因為企業環境與經營潮流正在改變。20世紀70、80年代,韓國大多企業的新年目標為“成為某某行業的第一”等“成果勵誌型”;1997年外匯危機之後追求的是“世界品質”;進入21世紀後的主題是“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全球旗幟企業”等。近日,則以“企業的社會責任”為主線、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所提出“受人喜愛的企業”最具代表性。

▷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那些監督企業及金融公司貪欲的眼光越來越多、越來越嚴厲。僅憑外部壓力追求利潤,確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說“不變則死”,那麽就要另當別論了。美國賓利大學教授Rajendra Sisodia曾對28家“受人喜愛的企業”進行調查,得到了有趣的結果。這些企業不搞鬧哄哄的營銷,卻能得到競爭公司兩倍的收益。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客座教授菲利普·科特勒(營銷大師)更是斷言稱,“當今世界,只有善良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

▷近日,本報對首爾女子大學善良的經營中心、research & research(r&r)一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市民認為所謂的“韓國善良企業”與其銷售額、社會貢獻支出費用等有較大差距。那些常年來從事社會貢獻事業的柳韓金伯利、郵政事業本部(郵局快遞)、韓國益力多和等企業位居排行榜前三位。換句話說,那些搞一次性活動或投資的企業是無法塑造“善良企業”形象的。去年,韓國生產性本部對327家國內民間企業及公共機關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00大企業的銷售額與其社會貢獻支出差距並不大。總而言之,“善良企業”形象在於“如何做”,而非“投多少”。

▷親環境戶外品牌PATAGONIA的品牌創始人Yvon Chouinard(伊馮.喬納伊德)曾說過:“死去的星球沒有貿易”。企業的本質確實是追求利潤,但若不理解社會、合作企業、投資者、營業員、顧客之間的利害關系,企業根本無法生存。問題在於均衡。即使企業參與各種社會貢獻活動,若自身競爭力不足,無法創造工作崗位,只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企業在“捐助”的同時,開始關註貧困,水資源不足,健康等社會領域的問題。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評論員:樸湧 park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