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回望2002年6月,銘記2010年4月

Posted April. 28, 2010 08:08   

한국어

位於平澤第2艦隊司令部的天安號46名勇士焚香所,連續兩天陰雨連綿。焚香所門前,陸海空軍的身影隨處可見。穿著制服的軍人們有序的前來弔唁。回去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溢滿悲壯的決心。弔唁之後,在朝黨和在野黨政治家們如同約定般,走到芳名錄或記者面前,異口同聲道,“不能讓將士們白白犧牲寶貴的生命”。第2艦隊司令部相關人士說:“這與2002年第二延坪海戰時隔世的感覺不一樣”。包括李明博總統在內的各界人士及市民們,自發的加入到追悼的行列中來,緬懷天安號殉職將士們。

2002年6月29日,朝鮮警備艇侵犯西海北方限界線(NLL) 達3英里,並先發制人,襲擊了我海軍高速艇虎頭海雕號,致使尹英夏少校、韓尚國中士、趙天亨中士、黃道賢中士、徐厚元中士、朴東赫兵長等6名將士戰死。但是,總統、國務總理、國防部長、參謀長都未曾參加他們的遺體告別儀式。事故發生後的第二天,金大中總統便前往城南機場,參加在日本舉行的韓日世界盃閉幕式。軍隊首都醫院與城南機場僅有5分鐘的距離。但是,金總統卻沒有順便去趟葬禮場。

當時的作戰方針反映了陽光政策是金科玉律。因此,對於朝鮮海軍侵犯NLL,也未採取先發制人的作戰方式,而選擇了“阻斷機動”的原則。實際上,我海軍在手腳被捆綁的狀態下,毫無防備的遭到了敵軍的突襲。在草率的完成葬禮之後,已故韓尚國中士的妻子金宗善,無法忍受政府的漠不關心及冷淡的態度,前往美國居住。2008年 4月,她在離別3年之後,重返故土。

天安號事件成為警示我們大韓民國過去10年安全麻痹的後遺症有多麼嚴重的契機。問題是,我們尚未脫離陽光政策的詛咒。2002年,我國打進世界盃4強、情緒如日中天之時,突然爆發了第二延坪海戰。這似乎是在嘲笑我們過分高漲的喜悅情緒。正當我們陶醉於核出口、冬奧會位居5位及20國集團(G20)首腦會議之時,又突發天安號事件。雖然李明博政府執政之後,全身心的投入到拯救經濟當中,但是安全水準是否也得到了同等水準的提高呢?若我海軍把朝鮮的船隻當作精瘦的渡輪看待的話,有可能會被渡輪的海底遊擊戰擺一道。

在2010年4月範國民哀悼浪潮中,我們應當時刻保持警覺,構建確固的安全體系。若安全系統受到動搖的話,一切都將隨之動搖。這將是不使天安號亡靈們白白犧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