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不是魔術,而是心靈治療術

Posted March. 12, 2008 08:10   

한국어

首爾江南區大峙洞某精神健康門診中心裏,女高中生金某(17歲)正躺在睡椅(催眠特殊沙發)上。每次一考試金某就因不安而發揮不了自己的實力。為消除心理上的不安,金某開始跟隨門診蔡仁永院長的咒文進入催眠治療。

金某先把視線固定在了牆上某一處,而後開始直直地盯住那裏。此後把兩手伸到身前後,她凝視了兩手間的空間,此後她閉上了雙眼。

菜院長談到:“這是催眠治療的前階段,為的是誘導催眠。誘導催眠是為了集中精神進入投入狀態。”

誘導完催眠後蔡院長向金某以“你可以在考試時保持平和的心態。”等的暗示開始了治療。為期1個小時左右的治療結束後,蔡院長數著10個數喚醒了金某。

從催眠中醒來的金某表示:“平時不安的心態變得平和了。以前以為催眠就是像夢遊病般的睡覺,但現在知道,其實是能聽清醫生的聲音般清醒著的。”

○ 意識清醒的高度集中精神的狀態下介入“暗示”

最近關注催眠的人們越來越增多。過去接受催眠治療會讓人誤以為有嚴重的精神問題,但是現在卻在禁煙、工作壓力治療等方面廣泛地被使用著。

1958年從美國開始的催眠療法,到了1987年正式引進到了國內。現在共有100多名神經精神科醫生建立催眠協會來把催眠療法活用在心理治療上。

他們指出很多普通人誤解著催眠。

我們在TV娛樂節目中經常能看到被催眠的明星像夢游般走動,之後完全按催眠師的吩咐依造行事的情形。其實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確實被強烈的催眠,另一種是從娛樂節目的特性上介入了誇張地表演。从节目特性上来看大部分属后者。

催眠專家卞英頓神經精神科院長解釋到:“催眠和我們在電影院集中精神看電影時聽不到旁人的話,或認真做功課時聽不到叫喊聲有著同樣的道理。”

還有普遍認為被催眠時會做和自己意志沒有相關的行動,但是其實不然。實際上接受催眠的人的意識是清醒著的。

催眠狀態不同於睡眠狀態。因為催眠是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有時因患者被催眠時心情放鬆而深深入睡,因此不得不由醫生來喚醒他們。

○ 對調節慢性病疼痛-考試焦慮症等很有效果

接受催眠前,患者會先接受自己是否是被容易催眠類型的催眠感性檢查。

容易被書本上或電影內容吸引、容易發生愛情的人一般易被催眠。想像力豐富和影像鮮明的人也容易被催眠。一般青少年會比成人容易被催眠,智商越高催眠感性也越強。大概10名中会有4名不会被催眠。

卞院長談到:“催眠的效果大部分取決於醫生的治療方法和患者對醫生的信賴程度。催眠感性強和自己努力催眠的話,可以通過1回催眠治療就完成治療。”

接受催眠治療的人有多種多樣。催眠對調節癌症或慢性病的疼痛,和考試焦慮症、對人恐懼症、舞臺恐懼症、壓力等精神不安問題有著奇效。

經常登臺演出的音樂家,如果在演出前通過催眠中和腦神經興奮的話,可以在實際演奏時保持平和的心態。

催眠治療一般會接受10∼12回,但是有些人則通過4、5回就會痊癒。一次催眠治療大概需要1個小時左右。

蔡院長表示:“催眠對吝嗇生活著的現代人尋求夢想有著幫助。催眠可以洞察自己的內心深處,因此可以找尋自己被隱藏著的夢想,以此來奮力推進。”



李真汉 likeda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