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如果還有下輩子,我們也要在一起

Posted December. 01, 2007 04:53   

한국어

今年9月24日,媒體報導一位元法國哲學家去世。八十四歲的老哲學家被發現和他得了絕症的24年的髮妻一起死在巴黎近郊鄉下的自宅中。他們是一起自殺的。

他是被讓•保爾•薩特稱為“歐洲最銳利的智星”的安德列•高茲(1923--2007)。以下是對我們來說有點陌生的高茲的生平簡歷。

“安德列•高茲,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十六歲時為了躲避德軍的征軍去了瑞士洛桑。1946年認識薩特後開始研究實存主義與現象學。1950年在巴黎成為言輿界人士。1960年成為新左派主要理論家,對68革命產生影響。1970年在脫離馬克思主義後,開始綠色政治生態政治。”

這本書是高茲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前,即2006年春天寫給妻子多琳的情書。雖然之前寫過很多文章,但是發現從沒為妻子寫過什麼,便寫出一封長信。周圍的人知道這件事情後,勸他在2006年于巴黎出版成書(原名《Lettre `a D-Histoire d’un amour》),人們稱讚為“好久沒有讀過的美麗愛情故事”,當年擁有很高的人氣。

韓語翻譯本應法國加利略出版社的邀請,編緝了譯者後記和推薦文。為了提高茲這封信的完整程度,出版社希望不要加入其他的文章。

八十三歲老哲學家的信,從開頭就讓人心痛。

“你快要八十二歲了。個子比以前矮了6公分,體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依然優雅美麗誘人。(…)我的內心深處又有了一個空缺,只有你抱著我的體溫才能填補。”

接下來是和多琳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有時像暴風雨般激烈,有時像鏡子一樣透明。他回憶和比他小三歲的多琳的第三次邂逅時,這樣寫道:

“我跑過去趕上匆匆走過的你。那天下了雪。你微濕的頭髮彎曲著。我猶豫著是否該邀請你跳舞,怕你拒絕。但是你卻同意了。你說‘Why not(為什麼不呢?)’。你說好的,非常坦白。那是1947年10月23日。”

愛著一個女人的青春特有的純真像雪景一樣鮮明。高茲所說的愛情和結婚的故事,是一種哲學和思想。

“愛情是兩個主體互相癡迷,就像是顛覆社會對自己所強求的作用,形象,文化上的拘束,互相著迷。”

一直以來研究進步哲學的高茲的傾向,在他的愛情哲學中也顯露出來。

高茲回顧了自己從1950年出現在法國知性界以來的哲學思想歷程,表白自己的夫人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環,並表達了感謝之情。

從馬克思主義轉換為生態政治主義者後過了不久的1983年,妻了因脊椎手術後遺症患上絕症,他就到鄉下全心全意照顧妻子。不知妻子會何時離開人世的不安感一直折磨著他。他的愛也因此更加深刻了。

“我不想再像喬治•巴塔耶說的一樣:“把實際放到最後”。我要像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一樣,把我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站在我面前的你的身上。並且想要你真實的感受到。”

高茲的愛是哲學式的,也是人性化的。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想著“他是位優秀的哲學家,也是位善良的人。”我想,當我蓋上這本書打開窗戶時,將會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雪景。



李光杓 kpl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