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不能遺忘10年前IMF救濟金融的理由

Posted November. 20, 2007 03:03   

한국어

1997年11月21日,韓國政府正式發表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救濟金融申請。幾天後的12月3日,雙方達成協商共同署名。以接受救濟金融為代價,我國經濟編入了IMF管理體系,此後建國以來,我國首次遇到了喪失經濟主權的重大事態。隨著利息的暴漲,還不了債的大企業紛紛倒閉,當時的30大企業中就有17家企業被分解。33家銀行只剩下17家。每天出現了1萬名失業者和100名自殺者。

雖然經歷了這樣劇烈的結構調整,但韓國還是被評價為很早從外患危機的直接衝擊中解脫。去年10年當中個人所得翻倍達到了2萬美元,並開闢出股價2,000點時代。不僅在量上取得了成就,質上的成就也斐然。空殼企業得到整理、財務結構日趨健全、收益為主的經營也慢慢進入了正軌。散漫的貸款經營、粉飾會計、腐敗、船團式經營、總數專橫等舊形態也取得了很大的改善。

當時的政府雖然提示了公共、金融、企業、勞動4大改革課題,但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處和新的不安因素。金融的落後性並沒得到多大改善。戰鬥式勞資關係也仍然存在。公共部門的無效率和規定反而覺得後退了不少,雇用不穩定和青年失業已成了普遍的事情。中產階級變得越少、貧富差距更加深刻。國家債務的劇增帶來了財政健全性的落後,債務也增多。即危機因素又開始增多。

結束外患危機後的10年開闢新的10年,就得首先掙脫“低成長”找回活力。要儘快蘇醒因投資不振的資本累積減少,和因勞動生產性增加鈍化要泯滅的成長動力。要像IMF事態之後那樣,以高度的覺悟進入生產性向上和規定的改革上。

選舉此次總統的標準,應該是恢復經濟活力的新統帥力。這樣才能復蘇進取的企業家精神和健康的中產階級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