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在中國賺取廉價勞動力的韓國企業退出市場

在中國賺取廉價勞動力的韓國企業退出市場

Posted October. 30, 2007 03:29   

한국어

1990年代初,由於國內工資的上漲,導致了競爭力的削弱,因此有3萬多家韓國中小型企業,把生產基地搬到了中國。但如今由於中國經營環境的惡化,產生出大量的費用,而且中國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導致了其中相當數量的企業處在危急關頭。

特別是進入中國市場的80%的韓國企業所從事的縫製、玩具、裝飾品、簡單的電子配件等,“賺取廉價勞動力”的簡單臨時加工企業,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另一方面,雖然其數量不多,但從事中國企業很難跟上的高難度技術力,或創出品牌開拓中國內需市場的企業數量,正在逐漸增加。

KOTRA大連貿易館長李平馥強調道:“若沒有強硬的品牌或技術力,沒有確保銷售管道的情況下進入中國市場的話,會遭受很大損失。現在是變更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略體系的時候。”

○“湧進中國市場”變為“退出中國市場”

據東亞日報採訪組的現場採訪結果:去年,在第1代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企業密集的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中,有44家企業關閉了工廠,在夜間逃走。

其中,中國企業是3家,臺灣企業是2家,其餘的39家是韓國企業。KOTRA青島貿易館黃在原副館長說道:“在青島其他地區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特別是今年退出中國市場的韓國企業的數量劇增。”

放棄中國事業的韓國企業數量增多的原因是,韓國企業們被所謂的“4大不利條件”所包圍,導致了條件急劇惡化。4大不利條件指的是:新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增加企業的工資負擔,中國政府限制低價的加工貿易,縮小外企的稅制優惠,加強環境的控制。

特別是從明年1月開始實施的中國政府在今年6月新制定的勞動合同法的話,上升幅度只能是更大。

由於上述的環境變化,國內企業放慢了對中國的投資腳步。

國內企業的海外投資額中,2003年,對中國的投資比重達到了41.3%,但是去年銳減到31.0%。在投資數量方面也從同時期的59.7%減少到44.3%。今年上半年又減少到38.0%。

○出現新的在中國成功的典型企業

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具備中國企業很難跟得上的強硬的技術力和品牌力量,瞭解中國市場之後開始攻克中國市場的,打好堅實基礎的韓國企業。

以密封容器聞名的樂扣樂扣的產品銷售價,是其類似的中國產品的3倍以上,但每年的銷售額以100%增加。這是為了防範中國競爭公司的追擊,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持續性的開展高價品牌戰略的成果。現在,在上海周邊地區,已擁有了‘名牌樂扣樂扣’的口碑。

製造微波爐冷凝器的韓星愛肯特電子廠,進行了徹底的調查,從而在中國市場軟著陸了。

1992年,以設立實地辦公室為起點,進入到天津的韓星愛肯特電子廠在歷經4年多的實地調查之後,從1996年3月起,開始投入生產。從生產初期開始,就沒有從韓國本社引進各種材料,而是在當地實行供應,因此較少了40%的成本。從而壓倒了三星電子及GE等世界級企業,在微波爐冷凝器的國際市場上以52%的佔有率,登上了世界第1的寶座。

上海頤瑪特分店的鄭民浩法人說道:“若中小企業也創建產品力和品牌的話,才能在中國的名牌市場站住腳。”



李炳奇 宋真洽 eye@donga.com jinhup@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