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助長妄想的孤立者症候群

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助長妄想的孤立者症候群

Posted April. 23, 2007 04:33   

한국어

因製造佛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的兇手趙承熙,孤立者症候群正在備受關注。也有父母擔心性格內向且比較消極的子女是否患有孤立者症候群。

● 很多人還同時伴有精神分裂、抑鬱症等症狀

孤立者症候群在70年代首次在日本以“退缩(引きこもり)”的名称出现,从90年代末开始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的一种症状。在韓國該症狀也已經發展成爲了一大社會問題,大韓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還於今年2月專門發表了實際情況調查報告書。

該症候群不屬於精神分裂症、性格障礙、抑鬱症等傳統性的精神疾病的範疇,是一種新型精神疾病。根據沒有與他人面對面接觸的時間有多長,去判定是不是患者,在日本的標準是6個月,在韓國的標準是3個月以上。

大韓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去年對32名隱遁型孤立者症候群患者爲物件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有75%回答說自己已經有一周的時間沒有和別人見過面。另外有大約一半的人回答說沒有可以敞開心扉談心的人。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對於面對很多人感到負擔”、“因爲不喜歡被別人干涉”等。

代表性的症狀是認爲自己正受到他人,尤其是家人的迫害的妄想。因爲父母等人強迫自己學習或做事,就認爲自己是在受迫害。甚至還與家人分開吃飯。

由於不與社會接觸,在一個人進行空想的過程中,還會樹立“大膽的事業計劃”。一個中學輟學的人樹立升學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的計劃等還會顯示出誇大妄想的症狀。還有同時伴有精神分裂、抑鬱、性格障礙、不安障礙等的情況。

但並不所有的孤立者都是“問題孩子”。實際上,據大韓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的調查,患者的47%學業成績中等或比較好。

首爾大學醫院神經精神科教授金鵬年(音譯)表示:“應該活躍參加社會活動的20、30歲出頭的年輕人沒有從父母身邊獨立,沈迷於遊戲或娛樂,或是只在夜間活動的人們,應該懷疑在青少年期是否患有孤立者症候群。”

● 如果大聲責駡或威逼,症狀會進一步惡化

患有此病的患者,必須得到專家的診斷。在適應學校上失敗或是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不好的情況下,父母如果還去威逼子女或是想從家庭的立場上去解決,孤立者的攻擊傾向有可能會被加強。

由於許多孤立者症候群患者同時還伴有其他的精神疾病,因此如果得到專家的正確診斷,僅憑藥物也能得到某種程度的療效。

治療這種病,非常需要家人的努力。家人安排孤立者和爺爺、奶奶等大家族見面或調節與同僚之間的關係的工作也很重要。由於被集體排斥而出現孤立者症候群的情況較多,因此對於子女的學校生活也應該傾注很深的關心。

對於孤立者症候群患者,威逼方式的對話態度不太好。父親應該認可子女本身具有的東西,母親不應該對子女嘮叨。通過天氣、戀愛、飲食、興趣等輕鬆的對話來恢復與家人之間的對話的方式比較好。應該以讓其主導電影觀賞的形式,讓子女練習對小事負責。

“生活的樂趣”(音譯)神經精神病院院長金賢洙(音譯)表示:“孤立者症候群通常的治療期如果得到家人的正確幫助時是1∼3年。”並稱:“即使對社會的態度比較消極,也要讓他參與,並一點點賦予責任,進而重新建立交際網或結交朋友的方式,幫助其逐漸産生活下去的勇氣。”

(顧問=首爾大學醫院神經精神科金鵬年(音譯)、申敏燮教授,“生活的樂趣”神經精神科院長金賢洙)



河壬淑 arteme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