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要擺脫“剽竊共和國”的汙名

Posted February. 20, 2007 06:49   

한국어

在初中3年級時與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國佛吉尼亞州的金某(22歲)於2004年考入了佛吉尼亞大學。畢業後他爲了考進醫大,於去年春天開始學習化學。他在朋友的實驗報告書中抄襲三、四篇文章,並寫出了論文,他當時認爲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然而導師一眼看出是抄襲的報告書,並以“這是絕對不能原諒的錯誤”爲由,將金某交給了懲戒委員會。得到無期停學的金某甚至不能轉到別的學校。因爲在美國大學,剽竊行爲會被記入成績表中。雖然他現在以100萬韓元左右的月工資就職于韓國人商店中,並寫信要求學校網開一面,但是學校沒有一絲反應。金某的朋友稱:“他因爲受到挫折,斷絕了與韓國朋友的聯繫。”

不僅僅是金某,在外國因剽竊別人的文章而陷入困境的韓國人很多。在美國等先進大學中對韓國的印象很差,甚至有人稱:“要仔細檢查像韓國等東亞學生們的報告書。”

在全球化時代中,活動在世界各地的韓國人對待剽竊問題的態度與全球標準相差太遠,因此在國際上可謂是臭名昭著。這不是個人的問題。他們也是“剽竊的共和國”——韓國社會所培養的被害者,因爲他們從小就沒有受到杜絕剽竊的教育。

去年7月,在美國哈佛大學行政學院(甘乃迪學院)的新生歡迎會場中,主持人警告說:“每年有3、4名不能如期畢業的學生。這是因爲剽竊。我們不允許這樣的‘失誤’。”該大學行政學院學生——賈森·任稱:“歡迎儀式的一半以上是有關於剽竊的警告。”哈佛大學在校生每個學期都得在“如果剽竊,甘受任何處罰”和“學問正直備忘錄”上簽名。

在韓國很難看到這種風景。剽竊(plagiarism)的語源是拉丁語的“plagiarus”,是“誘拐”的意思。哈佛大學學生參考手冊中將剽竊規定爲“盜取別人想法(brainchild)的行爲。”用徹底的預防教育和嚴格的體制杜絕剽竊,這比依賴個人的道德性更有效。

法國巴黎某大學研究生——丹尼爾·奧佩拉(27歲,貿易學)在準備論文之前,前教授就警告他說:“注意剽竊問題。”他說:“教授們用電腦軟體不僅調查論文,而且對報告書也進行調查,查明是否剽竊。”在法國,如果剽竊學位論文或者畢業考試中作弊,那麽在5年時間內不能考取包括駕駛證在內的所有國家資格證考試。

在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關中還設置了不少專門窗口,用以舉報抄襲、論文不正當行爲等。2000年10月京都大學農業學院教授,因爲剽竊別人的論文並出版,最終被迫辭職,並將道歉文寄望全國各地的300多個圖書館和出版社,以貼在書中。

“與剽竊的戰爭”讓韓國留學生們擔憂。因此留學生之間自發進行“剽竊課外教育”。

進修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宣傳學博士課程的李炯民(28歲)說:“韓國留學生每個學期都召集留學的後輩,介紹剽竊的危險性。告訴他們一旦進行剽竊就會被開除學籍,‘不知道’、‘失誤’等理由行不通。”

現在韓國也要擺脫“剽竊共和國”汙名。現在是剽竊者不能正正當當走向世界的時代。因此,要完善關於剽竊的規定,通過實際教育杜絕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