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蘭學

Posted February. 10, 2007 03:01   

한국어

啤酒、玻璃、橡皮、皮包、鉗子……對我們並不陌生的這些日本單詞其實是從荷蘭傳過來的。1853年,美國提督佩裏帶領黑船抵達“未開化的日本”時,一名身材矮小的日本官員說:“I talk Dutch(我會說荷蘭話)。”讓佩裏一行驚訝不已。荷蘭是近代日本的“窗口”。日本人將荷蘭的另一個名字Holland轉換爲漢字,稱爲“和蘭”。

▷日本也曾和朝鮮一樣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但留下了一個透氣孔。對外開放了長崎的一個人工島——出島。德川幕府直到被佩裏武力征服爲止,200多年來允許荷蘭人居住在這個島上,與日本進行貿易。除了基督教,從世界地理和醫學書到大炮、望遠鏡等無數西洋産品通過該渠道流入日本。當時日本迎來了蘭學,即荷蘭文學全盛期。

▷明治時期日本近代化的開路先鋒、有“日本的本傑明·佛蘭克林”之稱的福澤渝吉(1835~1901年)起初也是蘭學信奉者。但他發現大多數西方人不說荷蘭語,而說英語,所以他轉學英語。後來他創辦了慶應大學,並提出“日本要衝出亞洲,成爲歐美列強的一員”的所謂“脫亞入歐論”。“脫亞入歐”是太平洋戰爭的思想出發點。

▷面對15日日軍慰安婦、荷蘭人露芙奧罕(音譯,84歲)老奶奶在國會聽證會上作證,美國華盛頓彌漫著緊張氣氛。提起慰安婦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朝鮮人和臺灣人,但據瞭解,像露芙奧罕一樣在太平洋戰爭時被帶到當時的荷蘭殖民地爪哇島充當慰安婦的荷蘭女性超過100人。不知通過“蘭學”掙開眼睛,爲實現“脫亞入歐”的目標發動戰爭的日本人聽到露芙奧罕的證詞,還有什麽話說?我們將拭目以待。

評論員 金昌赫 chang@donga.com